生态破坏小知识: 氧气含量下降。氧气是人类维持生命的基本条件,人体每时每刻都要呼吸氧气,排出二氧化碳。一个健康的人三两天不吃不喝不会致命,而短暂的几分钟缺氧就会死亡,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文献记载,一个人要生存,每天需要吸进0.8公斤氧气,排出0.9公斤二氧化碳。森林在生长过程中要吸收大量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据研究测定,树木每吸收44克的二氧化碳,就能排放出32克氧气;树木的叶子通过光合作用产生一克葡萄糖,就能消耗2500升空气中所含有的全部二氧化碳。照理论计算,森林每生长一立方米木材,可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约850公斤。若是树木生长旺季,一公顷的阔叶林,每天能吸收一吨二氧...
露天采矿存在的环境问题 1.露天开采易造成边坡的地质结构发生改变,在原有的地质结构中,各种结构之间存在着良好的平衡,而露天开采则严重打破了这种平衡的存在,尤其是对地表和地面的开挖工作,很容易造成山体出现不稳定情况,一旦出现较为恶劣的天气,容易出现山体滑坡、崩塌以及泥石流等。 2.开采的矿石以及固体废弃物会占用和破坏大量的土地。矿石以及固体废弃物中的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会渗...[详情]
1.入海污染物总量将继续增加 随着沿海地区工农业生产的继续高速发展及趋海人口的密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将会继续 增加。近些年来陆源污染物年入海量继续以 5%的速度递增,目前我国沿海城镇的污水处理 率较低,平均约为24%左右。大量未经有效处理的污水被排放入海,必将加剧近海海域的环 境污染。 2.污染范围将不断扩大 我国沿海地区乡镇企业发展迅猛,城市化速度越来越快,将产生更...[详情]
生态环境是我们大家关心的话题, 大家知道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法是什么吗?想了解的朋友们请跟随小编一起来学习下相关的内容吧。...[详情]
生态环境部最新监测显示,2020年1月20日至4月4日,337个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自动监测结果表明,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7.7%,优良天数比例比去年同期上升7.5个百分点。全国PM2.5平均浓度为4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8.4%。1855个国家水质自动站预警监测数据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Ⅰ~Ⅲ类水质比例上升7.3个百分点,Ⅳ、Ⅴ类水质比例下降4.0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比例下降3.3个百分点。累计对饮用水源地开展监测28075次,未发现受疫情防控影响饮用水源地水质情况。湖北省累计对饮用水源地开展监测1308次,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武汉市累计对饮用水源地开展监测157次...
环保部派出23个督查组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督查发现问题较突出。5月20日,环保部通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情况,5月19日,23个督查组共检查327家企业(单位),发现242家企业存在环境问题,约占检查总数的74.0%。环保部在通报中表示,自环保部启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以来,已发生多起拒绝督查组检查的事件,各地相关部门已进行...[详情]
10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在2019年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经验交流现场会上表示,优化营商环境意义重大。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对标一流、勇于创新,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抓实抓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各项工作,推动全国范围营商环境持续改善,以营造一流营商环境的新成绩,为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林念修指出,优化营商环...[详情]
为严厉打击涉气环境违法行为,推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河北省生态环境厅于3月5日起在全省范围内启动2018-2019年秋冬季第五轮大气环...[详情]
据报道,在三明尤溪县尤溪口镇,当地腐竹厂生产加工环境脏乱差,并违法使用多种食品添加剂,已然成为行业里的潜规则。其加工生产的腐竹被销往...[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