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恐怖袭击安全教育主要内容如下: 实施恐怖袭击的嫌疑人脸上是不会贴有标记,但是会有一些不同寻常的举止行为可以引起我们的警惕, 例如: 1、神情恐慌、言行异常者; 2、着装、携带物品与其身份明显不符,或与季节不协调者; 3、冒称熟人、假献殷勤者; 4、在检查过程中,催促检查或态度蛮横、不愿接受检查者; 5、频繁进出大型活动场所; 6、反复在警戒区附近出现; 7、疑似公安部门通报的嫌疑人员。 恐怖分子制造恐怖事件往往会选择像车站、超市、公园、网吧、人员密集的地方,前面我列举的恐怖事件都是发生在这些地方,如果遇到恐怖袭击一定要保持镇静,不能因为恐慌影响了正常的判...
一、防火安全 1、不将火柴、打火机当作玩具,也不烧东西玩。 2、点蚊香时,注意不要靠近窗帘、蚊帐、床单等可燃物,以免夜晚风吹动时,使这些可燃物飘到蚊香火头上。 3、家用电器必须在家长的指导下正确使用。低年级学生禁止单独使用这些电器,不超负荷用电,不乱接电线,不乱动插座、电器开关。 4、不放鞭炮,遇到别人放鞭炮要远离,不捡拾鞭炮。 5、常见的灭火方法:用水灭火; 用东...[详情]
一、纪律: 1、上学时间学校提前半小时开校门,教育学生上学掌握时间,早上不提早来校。 2、上学、放学不在路上逗留,及时到校或回家。 3、下午放学后,学校将在半小时后清校,教育学生认真打扫卫生,按时离校。 4、 下午放学时排队出校门,当课老师或班主任要将学生送出校门。 二、集会:(包括广播操进出场等) 1、上下楼梯靠边走(课间、平时上下楼梯靠右行),静齐快,不奔跑、...[详情]
反恐怖主义法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27日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36号主席令予以公布。法律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反恐怖主义法共十章97条,对恐怖活动组织和人员的认定、安全防范、情报信息、调查、应对处置、国际合作、保障措施、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了规定。该法对恐怖主义作出明确定义,即“通过暴力、破坏、恐吓等手段,制造社会恐慌、危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财产,或者胁迫国家机关、国际组织,以实现其政治、意识形态等目的的主张和行为”。根据该法,国家设立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统一领导和指挥全国反恐怖主义工作。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协助、配合...
原标题:我国出台反恐怖主义法 将反恐纳入国家安全战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于2015年12月27日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36号主席令予以公布。法律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反恐怖主义法共十章97条,对恐怖活动组织和人员的认定、安全防范、情报信息、调查、应对处置、国际合作、保障措施、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了规定。“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详情]
据外媒报道,泰国警方在一份文件援引俄罗斯联邦安全局的信息称,与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有关联的10名叙利亚人10月进入泰国,计划袭击俄罗斯目标。报道称,在这份文件中,泰国皇家警察总署情报部敦促加强“俄罗斯当局关切的目标区域”周围的安全,包括与盟国有关的场所。这些盟国参与了打击叙境内的“伊斯兰国”。俄罗斯9月30日开始空袭叙利亚,并在近几周加强了空袭。俄罗斯一架客机10月坠毁...[详情]
河北保定市曲阳县产德小学一7岁小学生孟某,在学校参加例行体检后死亡一事引发关注。...[详情]
南京市见义勇为基金会授予六合区实验小学叶庆民等6位教职工“见义勇为集体”荣誉称号,表彰他们临危不惧、挺身而出、勇斗歹徒的优秀品质。...[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