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土壤污染物质可以通过生物降解而被净化 蚯蚓是一种能提高土壤自净能力的动物,利用它还能处理城市垃圾和工业废弃物以及农药、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因此,蚯蚓被人们誉为“生态学的大力士”和“净化器”等。积极推广使用农药污染的微生物降解菌剂,以减少农药残留量。 2.利用植物吸收去除污染 严重污染的土壤可改种某些非食用的植物如花卉、林木、纤维作物等,也可种植一些非食用的吸收重金属能力强的植物,如羊齿类铁角蕨属植物对土壤重金属有较强的吸收聚集能力,对镉的吸收率可达到10%,连续种植多年则能有效降低土壤含镉量。 3.污染土壤治理的化学方法 对于重金属轻度污染的土壤,使用化学改良剂...
1.加强对农用土壤的管理:条件允许情况下可以水旱轮作,水旱轮作可以致变土壤的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改变重金属的转化和吸收及其它有毒物质的降解速度。如在淹水条件下Cu、Cr、Zn可形成硫化物沉淀,As在pH 值、氧化还原电位降低的情况下,可溶性增加等。通过土壤的这些特性,采取相应措施,即可以降低土壤的污染程度。 2.增施有机肥:有机肥料中的有机质不仅能增强土壤肥力,而且其络合...[详情]
导语:水是一切生命生存的必需物质之一,然而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水污染的情况触目惊心,那么,水污染治理措施有哪些呢?...[详情]
导语:氟污染是指氟及其化合物引起的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于铝的冶炼、磷矿石加工、磷肥生产、钢铁冶炼和煤炭燃烧过程的排放物,氟污染的危害很...[详情]
由于部分地区年度水污染防治工作任务进展滞后,环境保护部近日发文,要求以硬措施落实硬任务,不符合任务完成指标要求的工业园区将面临“摘牌”风险。从环境保护部了解到,近日制定印发的《工业集聚区水污染治理任务推进方案》要求,各地方人民政府和园区管理机构要不折不扣完成“水十条”要求;各牵头部门要指导存在问题的园区制定整改措施,各级环保部门应组织协调相关部门赴现场督导;对逾期未完成任务的省级及以上工业集聚区,按“水十条”规定一律暂停审批和核准其增加水污染物排放的建设项目,并依照有关规定撤销其园区资格。环境保护部水环境管理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工业集聚区已成为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建成污水集中处...
近日,环境保护部就秋冬季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方案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情况。据悉,环保部等10部门联合京津冀、山东、山西、河南等六省市政府日前公布了“1+6”的治理秋冬大气污染“组合拳”方案,包括《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以及强化督查、巡查、专项督察等六个配套方案。方案提出,“2+26”城市将实施...[详情]
从9月1日起,广东省开展为期三个月的臭氧污染防治专项行动。今年上半年广东省各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平均为91.6%,在全省空气质量污染源中,臭氧已取代PM2.5(细颗粒物),成为全省空气首要污染物。实际上,在不少城市,臭氧已经成为夏季首要大气污染物。“我国高度 关注发达国家历史教训,正在切实加强臭氧监控、采取治理措施,今后我国可能出现臭氧浓度波动,但是在正常气象条件下,现在不...[详情]
1月16日晚,环保部向媒体通报,为做好1月14日至1月18日期间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详情]
港媒称,中国官员在广东的一个环保论坛上承认,中国在几乎所有空气污染类别中都排在世界首位...[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