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地球气候的科学诊断,要依赖一些数据指标:全球平均温度、海平面高度、南极冰川、山地冰川等。从《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19)》中的数据可以看出,2018年全球气候系统变暖趋势进一步持续,中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之一,区域生态环境总体改善。 此前,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的全球气候状况声明,2018年全球平均温度较工业化前水平高出约1℃,过去四年(2015、2016、2017和2018年)是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四个年份。2018年成为有现代海洋观测记录以来海洋最暖的年份,全球海洋热含量打破了2017年刚刚创下的纪录;全球平均海平面继续加速上升,2018年全球平均...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和自然有关的现象,是由于温室效应不断积累,导致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累积,从而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 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详情]
9月16日,受今年第16号台风马勒卡逼近影响,浙江温岭市石塘镇三岙村海域掀起巨浪,许多观潮者开车蜂拥而来,其中一些观潮者无视潮水威力,瞬间就被巨浪淹没湿身。目前,第16号台风 马勒卡正靠近我国,预计17日给浙江等东部沿海地区带来大风降雨 。中新社北京9月16日电 (记者 阮煜琳)强台风“马勒卡”正逐渐向中国沿海靠近,预计17日到19日,台湾以东洋面、台湾海峡、东海将出现一次狂浪以上过程。福建、浙江、上海、江苏南部沿海将遭受台风风暴潮过程侵袭。中国国家海洋预报台16日发布风暴潮黄色警报。今年第16号台风“马勒卡”15日晚加强为强台风级,16日早5时其中心位于台湾省花莲市东南方约...
“雾霾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陆地生态系统,但也并非一无是处。”山东大学环境研究院教授李卫军和英国伯明翰大学研究员时宗波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雾霾颗粒物有可能增加海洋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从而部分延缓全球变暖。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近期出版的《科学·进展》杂志上。李卫军告诉记者,长期以来,科学家们相信,由人类活动和自然排放形成的酸性物质能够促进不可溶解铁氧化物向可溶解铁转变,如果这些...[详情]
从1750年第一次工业革命至今的两百多年中,西方发达国家累计排放了全球70%的二氧化碳。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评估报告早在2014年就公布了上述数据。如此大量的温室气体,对中国会有什么影响?2017年3月21日零时,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气候变化》(Nature Climate Change)在线发表的一篇论文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该论文被选为《自然•气候变化》四月份的封面文章,...[详情]
近期,一项新研究显示,南极洲附近的海冰自2014年以来“急剧”融化,面积已降至历史最低水平。有分析认为,这或将加剧全球气候变暖。...[详情]
当下,科学家们发现甘蔗有双重益处:在原本种植其他庄稼的地区改种甘蔗可使局地小气候产生“冷却效应”,这是由于甘蔗可以将太阳光反射回天空...[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