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地球气候的科学诊断,要依赖一些数据指标:全球平均温度、海平面高度、南极冰川、山地冰川等。从《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19)》中的数据可以看出,2018年全球气候系统变暖趋势进一步持续,中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之一,区域生态环境总体改善。 此前,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的全球气候状况声明,2018年全球平均温度较工业化前水平高出约1℃,过去四年(2015、2016、2017和2018年)是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四个年份。2018年成为有现代海洋观测记录以来海洋最暖的年份,全球海洋热含量打破了2017年刚刚创下的纪录;全球平均海平面继续加速上升,2018年全球平均...
火山的形成是一系列物理化学过程。主要是地球内部存在的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在自然状态下衰变,产生大量的热。这些热无法散发到地面,温度不断升高,直至把岩石融化,形成地球内部的高温融化状态。这些岩浆一旦冲破地壳喷出地面,就形成了火山。 地球内部温度和密度不均匀,在地幔内部形成地幔对流或地幔柱。当高温物质上升到地球浅部时, 由于压力减小而发生部分熔融。在外力作用下,这些熔融物质汇聚在...[详情]
“近期火星将出现全球性尘暴”,很多人都关心这个问题,接下来就跟随佰佰安全网一起来详细了解下这方面的知识吧。...[详情]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24日表示,世卫组织和中国联合专家考察组已结束在中国的疫情考察工作,专家组认为中国防控疫情措施避免了大量病例,疫情顶峰已过,尚未构成全球性大流行,有关情况应给所有国家带来防控疫情的信心。“应该给所有国家带来希望、勇气和信心的关键信息是,这种病毒能够被控制。”谭德塞在世卫组织日内瓦总部举行的例行记者会上说。他说,专家组前往中国几个省份,也到了武汉市,在病毒传播能力、疾病严重程度及已采取措施的效果等方面有了一些认识。专家组认为,中国疫情在1月23日至2月2日期间达到顶峰,此后一直在稳步下降。轻症患者康复时间平均约为两周,重症患者可能需要三到六周才能康复。...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指出,赤道中东太平洋已于8月进入拉尼娜状态。拉尼娜的出现将搅乱全球气候,对我国气候的影响之一就是冬季可能会更冷。拉尼娜一词来源于西班牙语,原意为“小女孩”,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持续异常偏低的现象。海温异常造成大气环流异常,“小女孩”的出现会搅乱全球气候。澳大利亚东部、东南亚降雨偏多,易发洪涝;南美洲的巴西、阿根廷部分地区则已发生干旱。拉尼娜事件对我国气候影...[详情]
2018全球智慧出行中国峰会宣传图6+议题25+演讲嘉宾200+参会嘉宾100+智慧出行领导者全球和中国的智慧出行市场正在迅速增长,得力于出行需求变化和出行系统及配套技术的进步。从打车到汽车租赁、分时租赁和共享单车,再到未来的无人驾驶汽车,出行服务将越来越智慧化,即可以通过技术让出行更加高效便捷,并享受更多增值服务。本届由上海泽为资讯有限公司(SZ&W Group)举...[详情]
12月12日结束的世界气候大会上,全世界195个国家签署了新鲜出炉的《巴黎协定》,承诺将未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的幅度控制在最多2摄氏度...[详情]
本轮埃博拉疫情已经蔓延至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美国、马里、尼日利亚、塞内加尔和西班牙等国,但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仍是西非三国。全...[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