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效应(英文:Greenhouse Effect),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受热后向外放出的大量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其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 至于臭氧层破坏,它是区别于温室效应的另一个环境问题,是不同的。但臭氧层破坏与全球气候变暖还是有一定关联的。一是臭氧层破坏,会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尤其是其中的紫外线增强,他会起到促进温室效应的作用...
臭氧空洞形成原因的解释有三种,即大气化学过程解释,太阳活动影响和人类活动影响。 一、大气化学规程解释。 大气化学过程解释,认为臭氧层中可以产生某种大气化学反应,将3个氧原子含量的臭氧(O3)分解为分子氧(O2)和原子氧(O),从而破坏了臭氧层。 二、太阳活动影响解释。 太阳活动影响解释,认为当太阳活动峰年(即太阳活动强烈的时期)前后,宇宙射线明显增强,促使双电子氮化物...[详情]
导语:臭氧层能够保护地球上的人类和动植物免遭短波紫外线的伤害,但是臭氧层的空洞却越来越大,那么,臭氧层空洞的应对措施有哪些呢?...[详情]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24日表示,世卫组织和中国联合专家考察组已结束在中国的疫情考察工作,专家组认为中国防控疫情措施避免了大量病例,疫情顶峰已过,尚未构成全球性大流行,有关情况应给所有国家带来防控疫情的信心。“应该给所有国家带来希望、勇气和信心的关键信息是,这种病毒能够被控制。”谭德塞在世卫组织日内瓦总部举行的例行记者会上说。他说,专家组前往中国几个省份,也到了武汉市,在病毒传播能力、疾病严重程度及已采取措施的效果等方面有了一些认识。专家组认为,中国疫情在1月23日至2月2日期间达到顶峰,此后一直在稳步下降。轻症患者康复时间平均约为两周,重症患者可能需要三到六周才能康复。...
北京8月7日电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发布的信息显示,2017年,全国臭氧超标率明显增加,峰值浓度出现明显抬升。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大气室高级工程师孟晓艳接受《环境与生活》杂志记者采访时说,从2013年以来,三大重点区域(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中,京津冀和长三角臭氧浓度有显著的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2017年上升最为显著;珠三角在2013年至2016年的前5个月的臭氧污染总体平稳,但20...[详情]
十次车祸九次快,还有一次看人品。希望大家都能遵守交通规则,珍爱生命。社会和谐,国家稳定,需要你我共同出力!生活中交通事故频频发生,而司机朋友们往往不会在意,反而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在此,佰佰安全网小编提醒您,日常多掌握一些交通安全知识,那么安全就会多一点。想了解更多交通事故处理常识,下面请看以下佰佰安全网为您带来的安全科普知识,希望对您的生活有所帮助。...[详情]
今天(11日)上午,兰州市七里河区西站十字马路发生塌陷,塌陷区域约两平米左右,事发后,现场被围挡。...[详情]
悖论的倒挂——大医院集中在北上广地区,到这些医院属于“跨区域治疗”,报销比例会更低。...[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