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不存在没有风险的投资,因此即使是短期理财产品也是有风险的。 短期理财产品有哪些风险 第一,预期收益“偷换”实际收益 例如,某商业银行一年期的人民币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达到15%左右,某城商行的一年期人民币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近22%。但预期收益并不等于到期收益,去年某国有银行的一款人民币信托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为15%,而到期收益率仅为1.53%,两者相差13.47%;某商业银行的一款证券投资产品,预期收益率为35%,而到期收益率为-5.81%,两者相差40.81%。 第二,用户风险自担 超额收益归银行比如某城商行一款非保本浮动收益结构性理财产品,挂钩国债...
其实每种理财方式都是有一定的风险存在的,所以对于买英镑理财好还是买美金理财好还是要根据个人的需求来进行衡量的。 在外币理财产品中,美元理财产品占比在2/3左右,澳元、港元、欧元、英镑等外币理财产品占到剩下的1/3。11月,美元理财产品发行量共102款,平均收益率为1.40%,从12月前三周的收益情况来看,与前一个月相比变动不大。 美联储加息对美元理财产品影响有限。首先,美...[详情]
为了能让孩子上海曙区的一所名校,宁波的陈女士去年花费百万买了套二手学区房。买房之前,陈女士做了功课,跟房东约定,让他一定要提前把户口全都迁走。前房东也很给力,如期过迁走了户口。等陈女士拿着新房产证到户籍管理中心一查,房子里还挂着两个户口,是前前房东的。陈女士赶紧跟前房东商量,可前房东也爱莫能助:人家不肯迁出,找我也没用啊。僵持之下,陈女士把前房东竺某告上了法庭:当初签合同时说好的,“交房前需迁出户口”,现在竺某必须把他的“前任”户口清出去。买房的她说—— 前房东的户口迁走了 前前房东的户口还留着 陈亚(化名)一家人一直希望把孩子送进海曙镇明中心小学入读。于是在去年中旬,...
去年以来,投资公司跑路事件频发,但谁也想不到,银行职工竟成为投资公司的托儿,在柜台上将储户大笔资金推荐转投给投资公司……11月4日,记者以《遭银行职员“忽悠”200万成“投资款”》为题报道了张女士在中信银行酒泉路支行购买理财产品,却被银行员工推荐将200万元投进投资公司,剩余130万元本金难以追回的消息。在该事件尚未解决的情况下,近期记者又接到在中信银行购买理财产品,误入非法...[详情]
有一些银行员工在利益驱使下,会私下帮私募基金公司代销基金,这样的行为被称为“飞单”。张女士在银行理财经理王某的推荐下,购买了300万元的理财产品,没想到该产品是王某私售的基金。此后,基金公司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被查,王某也被抓,张女士的钱全部打了水漂。 为此,她将银行告上法庭,要求赔偿损失。近日,这起涉及银行“飞单”的纠纷案在本市法院二审落判,驳回了张女士的诉讼请求。银行大堂...[详情]
9日,广东河源市和平县浰源镇一渔场出现万尾鲟鱼死亡,警方初步判定系人为投毒致死。...[详情]
每逢中秋、国庆双节,白酒市场就迎来销售小高峰,茅台作为其中的抢手货,价格与销售热度也随之高涨。...[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