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纠纷过了诉讼时效的处理办法: 根据法律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如果过了仲裁时限,则劳动争议仲裁委一般不予受理,当事人将丧失法律上的胜诉权,如果当事人能证明存在时效中断、中止的情况,则仍可以申请劳动争议仲裁,中断是指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中止是指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相关法律可参考: 《中...
劳动合同纠纷诉讼时效: 劳动纠纷诉讼时效又有普通时效和特殊时效之分,普通时效为两年。特殊时效方面,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36条规定情形的,诉讼时效为1年。因涉外货物买卖合同争议提起诉讼或仲裁的期限为4年。我国法律所规定的最长诉讼时效为20年。 下列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 (一)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二)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 (三)延付或者...[详情]
因为拆迁人和被拆迁人无法在被拆迁房屋的房屋拆迁补偿等问题上达成一致从而在房屋拆迁中时常发生纠纷。那么房屋拆迁纠纷如何诉讼? ...[详情]
“常州毒地”最近,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绿发会”)准备在网上发起募捐活动,以筹集近100万元的诉讼费,每人限捐两元。2017年1月25日,“常州毒地”公益诉讼案在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判,原告北京市朝阳区自然之友环境研究所(以下简称“自然之友”)与绿发会败诉,案件受理费人民币189.18万元,由两名原告共同负担。这成为新环保法实施以来第一起社会组织败诉的公益诉讼。公益诉讼作为民事诉讼,既然败诉,法院收案件受理费也在常理之中。但与众不同的是,该案承载着许多社会公益组织的期望。有舆论认为,这种“天价诉讼费”已严重超出环保组织的承受能力,将使环保公益组织顾虑...
最高法首次以司法裁定的方式确定社会组织开展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资格,是否意味着环境公益诉讼已“破冰”?马勇认为,这说明绿发会已不再徘徊在环境公益诉讼主体资格的层面,正式迈入其门槛并向深水区发展。中国政法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所长王灿发则表示,这反映最高法对环境公益诉讼的支持,用司法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并以公益诉讼为突破口推动环境司法建设。这是否意味着类似公益诉讼不再受“不符合诉讼主体”...[详情]
原标题:企业违法填埋固废污染环境 吉林检方首作公益诉讼人原标题:两企业违法填埋固体废物污染环境被公诉 吉林检方首作公益诉讼人“本案的两被告单位明知其填埋的固体废物中含有害物质,仍不按照规定填埋造成环境污染,理应承担侵权责任和治理的责任,今天,检察机关为了维护公共利益,提起诉讼,请法庭予以支持。”5月9日上午,吉林省吉林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这起涉及固体废物污染责任纠纷案,吉林...[详情]
江苏连云港一企业主在经营石英石加工厂期间,将100多吨酸废水排到河里,导致河水受到严重污染。最终,企业主王升杰被判赔偿5万余元,他还...[详情]
近日,欧珀和三星手机因手机预装软件不可卸载数量占前两位而受到上海消保会的诉讼,目前,该案已获法院立案,这是国内首次被受理的消费维权公...[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