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问题的本质以及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 第一:人口压力 世界人口的迅猛增长,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过快,对物质资料的需求的增长超出环境供给资源和消化废物的能力,进而出现种种资源和环境问题 第二: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经济迅速发展超过了自然资源补给、再生和增殖的周期,加剧了资源的耗竭速度;掠夺式开发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自然生产力下降,导致恶性循环。如盲目扩大耕地面积、毁林开荒、过度放牧等 第三: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 传统发展模式只关注经济本身,目标是产值和利润的增长,甚至损害环境效益以追求经济效益。先污染后治理,实质没有充分考虑污染给整个社...
1、水土流失严重 建国初期,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16万平方公里。中国水土流失特别严重的地区(从北到南)主要有:西辽河上游,黄土高原地区,嘉陵江中上游,金沙江下游,横断山脉地区,以及部分南方山地丘陵区。 2、沙漠化迅速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沙漠化受害最深的国家之一。北方地区沙漠、戈壁、沙漠化土地已超过149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5.5%。80年代,沙漠化土地以年均增长2...[详情]
仿佛一夜之间,快餐就变成了全球生态环境的头号杀手。近些年外卖发展迅猛,据报道,2016年外卖市场总单量达33亿。由于外卖包装多使用塑料袋和塑料餐盒,有计算说全国每天产生的外卖垃圾超过350吨。于是,外卖被推上前台成为新的众矢之的。乱丢塑料垃圾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相关知识已深入人心。现在连小朋友都知道,塑料降解困难,至少需要上百年。但在这样的宣传中被刻意忽略的是,塑料制品大大便利了人们的生活,提升了人类社会的文明水平;已经被证明行之有效的应对塑料垃圾的方法,不是禁用,而是大规模提升塑料回收率。 遗憾的是,关于有效回收的问题,中国做得一直不给力。许多城市推广垃圾分类推广了十多年,...
针对近年来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注意。正像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出的一样;“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要铁腕治理。”人们迫切的希望能够再次贴近青山绿水,迎接蓝天白云。正值两会期间听一个各地代表对于生态环境问题问题治理措施观点看法。青海西宁市市长王予波代表污染治理重在抓落实近些年,人们迫切希望多见到蓝天白云,多呼吸新鲜空气。针对治理大气污染,西宁市下决心,依法管理...[详情]
据本报6月24日报道,可可西里、昆仑山、三江源、柴达木盆地、青海湖、年保玉则等地自然景观资源珍贵而稀缺。每年的7月到9月,青海便成了国内最佳旅游地之一。今年4月以来,年保玉则国家公园、三江源国家公园等景区相继发布禁游令,以保护景区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进入旅游旺季,一些久负盛名的景区景点却反其道而行之,纷纷闭门谢客,意欲何为?看看这些景区的名称,也许就不难找到答案。可可西里、黄河...[详情]
蒋明君口中的忧虑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从国际方面来说,对中国空气质量、水资源污染和土壤的污染,国际社会非常关注且褒贬不一。与中国比较友好...[详情]
在京津冀挂牌成立了机动车控制排放小组后,下一步计划建设生态环境红线。近日在研讨会上,对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治理目标、技术路线进行了研究...[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