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辐射的分类 辐射按效应可分为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两类。电离辐射是使物质产生电离作用的电磁辐射(如X射线、γ射线),或粒子辐射(如α、β、高速电子、高速质子及其他粒子)。而波长大于100纳米的电磁波,由于其能量低,不能引起水和机体组织电离,故称为非电离辐射,如光和超声波等。 关于电离辐射,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的报告指出天然本底辐射每年对个人的平均辐射剂量约为2.4mSv/年。国际标准《国际电离辐射防护和辐射源安全的基本安全标准(IAEANo.115)》及我国国家标准《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规定:对公众年平均有效剂量限值为...
wifi辐射属于非电离性辐射,使用wifi上网的电磁波波段一般从2.4ghz到5ghz,基本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除非是较大强度时,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伤害。 手机辐射频率一般在30-3000mhz之间,根据国家标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对于公众“在一天24小时内,环境电磁辐射场的场量参数在任意连续6分钟内的平均值应小于12伏/米”。 手机wifi上网的吸收几率只有使用手机接...[详情]
我们常说的核辐射指的是高能电磁波和粒子流。那么,为什么要加强核辐射防护呢?和我们佰佰安全网一起来看看吧!...[详情]
说到辐射,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对人体的危害,那么手机辐射和太阳辐射,哪个危害更大呢?接下来佰佰安全网来为大家讲解下吧。...[详情]
9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以145票赞成、2票弃权的表决结果,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安全法》。该法将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发展核事业,必须保障核安全;保障核安全,必须完善核安全立法。核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也与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环境公共利益休戚相关。核安全法作为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保证核安全、应对核事故、保障公众和从业人员的健康和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以及推动我国的核事业健康发展,都至关重要。作为我国首部核安全法,此次新制定的核安全法贯彻落实了总体国家安全观,建立从高从严核安全标准体系,为实现核能...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来自大别山革命老区的全国人大代表、黄冈市委书记刘雪荣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科学论断为黄冈大别山革命老区、长江中游重要生态功能区发展提质、增效、升级指明了方向。“作为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黄冈需要加快发展,但是这种发展必须是提质、增效、升级的发展,是更高质量的发展...[详情]
近期,广东、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学校和企业食堂接连发生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对广大师生和企业员工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影响。集体食堂具有就餐人数多、就餐时间集中、供餐量大等特点,为进一步加强集体食堂食品安全管理,防控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现对集体食堂管理者及开办者提出以下警示:一是要严把原料进货关。严禁采购和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各类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严格落实进货查验、索证索票、...[详情]
互助献血早已不是新鲜词。早在2009年前后,互助献血就在全国各地展开,在救助需血患者的同时,也催生了利益链、滋生血头卖血等产业,受到...[详情]
2016年2月3日广州市十四届人大六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大会,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桂芳报告中称将对对停车场建设管理立法。...[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