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焦点转移 如果产后的确面临严重的不愉快的生活事件,甚至问题棘手难以解决,不要让精力总是粘滞在不良事件上。越想不愉快的事心情就会越不好,心情越不好越容易钻牛角尖,心情就会越发低落,陷入情感恶性循环的怪圈中。所以要适当转移自己的注意,将注意力转移到一些愉快的事情,关注自己的喜好,不仅思维上转移,还可以身体力行参与力所能及的愉快活动。 2、家属配合 家里多了一个小宝宝,家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孩子身上,对新妈妈的关心和爱护自然就少了很多,这样也会导致产后抑郁症的加剧。家人应该在照顾宝宝的同时,多关心新妈妈的心理变化,多陪新妈妈说说话,给她讲讲新鲜事,让她在月子里不至于孤独郁...
工作是自己的,如果你总是做的不开心,每天都愁眉苦脸在面对它,那么这样的情绪对我们的身体健康也是有害的,我们应该学会自我调节,小编就教大家几招吧。 1、在你遇到不开心的事时,首先要冷静下来,一定不要急燥,其实有时候事情不是我们想的那么糟糕,只是我们自己把自己的情绪给抬高了,一时自己心里过不去,就觉得很大的事,当你冷静下来想想,其实没那个必要,不过是个小事而且,退一步海阔天空,...[详情]
若能从积极的方向去看待29岁现象,也许能让焦虑的人稍稍放下心来。但是通过怎样的调适,才能安然度过这个阶段? 1、决心 化解迷惘的最佳方法就是下定决心找到自己明确的目标。 在职场上,29岁、30岁其实还是一个很年轻的年龄段,如果是因为没有赏识你的人和使用你的环境,积极主动地寻找伯乐也不失为一种解决职场29岁现象的好办法。清楚地分析一下自己擅长的领域、目前积累的资源、最感兴...[详情]
学生有焦虑后可以进行自我调节法,通过佰佰安全网的小编帮助大家介绍一下学生焦虑如何自我调节办法。...[详情]
在准妈妈焦虑时,家人的关爱和照顾显得十分必要,也要学会自我调节。那么,孕期焦虑如何自我调节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详情]
面对宝宝老是喜欢抓着固定的那只玩具熊,一被拿开就大哭起来;宝宝总是喜欢卷自己的头发、吮吸手指、拉着妈妈的衣角才愿意睡觉……等“怪异”行为,细心的你会否担忧?会采取哪些措施呢?其实,你不要过多担心。宝宝恋物癖多数是正常现象,到一定年纪会自然消除,家长无需矫枉过正。恋物癖3岁后会消除 “婴儿到了6个月以后会开始认人识物。”儿童保健医师告诉记者,此时情绪开始发生分化,如会认准亲近的人,看到陌生人会认生等。8个月到1岁时,最容易对某些人或物品产生依赖,也就是形成所谓的恋物癖。这是一种正常现象,通常是宝宝遇到环境变化缺乏安全感的一种表现。婴儿期如果妈妈或宝宝的照料者能够细心、耐心地抚慰...
临近中考和高考,孩子们在认真复习知识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了健康问题,有个好身体才能旗开得胜。如何才能在考前给孩子补足充分的营养呢?5月30日,深圳市中医院儿科主任郑敏在“当季养生及考前保健”的义诊小讲堂中指出,考生调节营养一定要注意三大原则。 要减少纯油脂食物摄入 郑敏指出,备考过程中孩子的用脑时间和强度都会增加,大脑耗氧量较大,家长要指导孩子学会自我调节,不能过度疲劳和紧张。...[详情]
去年,浙江的群众安全感满意率达96.43%,创历史最高水平。昨天,浙江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建设平安浙江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去年平安浙江的成绩报告。其中,全省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9.1%、7.8%,刑事立案数同比下降22.6%。至此,平安浙江建设已经走过13年,浙江群众安全感满意率已连续13年排名全国前列。浙江群众安全感满意率为何总是这么高?昨天会上,浙江省...[详情]
近年来,舆论中有关“北上广”年轻人“逃离”与“逃回”的话题一直争论不休,面对职场竞争和城市生活压力,他们能否在大城市中找到归属感? ...[详情]
在4月15日首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 席、中央国安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