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监测,我国有与传播寨卡病毒有关的伊蚊种类主要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其中埃及伊蚊主要分布于海南省、广东省雷州半岛以及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州、德宏州、临沧市等地区;白纹伊蚊则广泛分布于我国河北、山西、陕西以南广大区域。 寨卡病毒病的潜伏期目前尚不清楚,现有资料显示为3至12天。人感染寨卡病毒后,仅20%出现症状,且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并可伴有非化脓性结膜炎、肌肉和关节痛、全身乏力以及头痛,少数患者可出现腹痛、恶心、腹泻、粘膜溃疡、皮肤瘙痒等。症状持续2至7天缓解,预后良好,重症与死亡病例罕见。 小儿感染病例还可出现神经系统、眼部和听力等改变。孕妇感染寨卡病毒...
防止寨卡病毒感染的最有效保护方法就是防止蚊虫叮咬。所以,在流行地区生活或去这些地区旅行时,应注意穿着长袖衣 物、使用驱虫剂等,同时注意关闭门窗、使用纱窗及蚊帐等方式避免蚊虫叮咬。另外注意将居室内或居家周围的水桶、花盆、汽车轮胎等可能蓄水的容器排空、保持 清洁或加以覆盖,防止蚊虫在这些容器中孳生。 如果曾在有寨卡病毒病的国家或地区居住或旅行,并出现了发热、皮疹、肌肉关节疼痛,...[详情]
记者昨日获悉,我省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患者,经过医疗部门13天的精心治疗,已于日前康复出院。据了解,今年28岁的张先生,是郑州一家企业员工。因公务前往危地马拉工作2月余,于当地时间9月4日,出现头痛、发热等情况。北京时间9月8日,张先生回到郑州后,被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检测出发热症状,随即被转至省传染病医院隔离治疗。后经国家疾控中心复核和省内专家调查,确诊该患者为我省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针对疫情,郑州市卫计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收治患者的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严格落实隔离治疗措施,组织多学科专家进行会诊,经过治疗,患者于9月20日康复出院。疾控单位将继续对其进行一段时间的随访...
当地时间5月17日,英国《自然》杂志发表了以清华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系程功研究员为通讯作者的文章。该研究发现,由于亚洲系寨卡病毒非结构蛋白NS1上一个氨基酸位点突变,导致NS1蛋白分泌能力增强,使得病毒可以更高效地感染蚊虫并导致蚊虫的病毒感染率大幅上升,这可能是寨卡病毒加速传播的原因之一,从而为解释近年来寨卡病毒暴发流行提供了科学依据。程功告诉记者:“我们团队使用系统进化树分析了...[详情]
寨卡病毒是一种蚊媒传染病,目前已在多个国家暴发流行,据悉北京市尚未收到此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 北京目前未检查出寨卡病毒疫情昨日,记者从北京市卫计委获悉,目前,北京尚未出现寨卡疫情,但是面对近期国际上出现的寨卡病毒疫情,已全面做好应对输入性疫情准备工作。已全面做好应对准备 市卫计委表示,节日期间,市区两级疾控中心共处理疑似食物中毒1起。我市未接到鼠疫、SARS、霍乱、人...[详情]
不看征信,不看有无银行不良记录,只需缴纳几千元,就可以获得一张可透支、可贷款,还可零首付购车、购物的“信用消费卡”。...[详情]
2016年2月29日广东又发现1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截至目前已是广东发现的第5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