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议测试研究领域的兴起源于对其必不可少的需求。目前的网络协议多是以自然语言描述的文本,实现者对于协议文本的不同理解以及实现过程中的非形式化因素都会导致不同的协议实现,有时甚至是错误的协议实现。即便协议实现正确,也不能保证不同的实现彼此之间能够准确无误地通信,而且同一协议的不同实现其性能也有差别。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一种有效的方法对协议实现进行评价,这就是“协议测试”。 伴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和网络需求的增多,计算机网络协议越来越复杂庞大,协议实现不仅仅要求功能正确完善、能够互通,而且要求具有良好的性能,因此协议的实现和开发越来越复杂。为了保证质量,协议测试是一个必需而且十分...
一、盗刷 1、银行卡、信用卡被盗刷实际案例 韩先生2014年3月在某银行办理了IC卡开卡,两天后突然发现账户内原有的2万元钱通过网银转账的形式不翼而飞。经银行工作人员确认,问题出现在客户资料上。原来韩先生开户时的预留电话实际为一名承诺可给其办理高额度信用卡人员的电话号码,非本人电话号码。 2、银行卡、信用卡被盗刷案例分析 高额度信用卡诱饵 这是一起典型的诈骗案件...[详情]
网络协议测试方法是什么你知道吗?将形式化技术引入了协议测试领域,力图用严格的数学语言清晰、无二义性地研究协议测试的概念和方法。...[详情]
我国的网络信息安全立法工作起步较早,1994年国务院发布《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是我国专门针对信息网络安全问题制定的首部行政法规。2012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和切实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见》,要求能源、交通、金融等领域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信息系统和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等基础信息网络,要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安全防护设施,强化技术防范,严格安全管理,切实提高防攻击、防篡改、防病毒、防瘫痪、防窃密能力。周汉华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去年曝光的美国棱镜门事件,表明网络安全领域的形势变得更为严峻和复杂,也突显了我国现...
提起暴力二字,人们一般都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粗暴的武力手段,如家庭暴力、打架斗殴等。而网络暴力则不是这样一种真实可见的暴力行为,而是一种通过在网上发表一些言论对当事人造成直接或间接的人身安全损害行为。网络暴力通过一些伤害性、侮辱性和煽动性的言论,让很多人备受压力,每个人都可能成为网络暴力受害者,网络暴力的肆无忌惮,正在以其独有的方式破坏着公共规则、触犯着道德底线,严重的危害到...[详情]
拥有6亿多网民的中国已经是网络大国,同时也是信息窃取、网络攻击的主要受害者,面临着巨大的网络安全压力。邬贺铨中国工程院院士 信息化新阶段导致网络安全内涵不断扩展2014年是我国接入国际互联网20周年。据统计,到2014年中,我国互联网普及率已达46.9%、同比增6.9%,手机网民5.27亿、同比增13.5%。中国互联网发展进入新的十年,宽带化、移动性、泛在性成为互联网应用的显著...[详情]
以“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为主题的2017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定于9月16日至24日在全国范围统一举行...[详情]
作为网络安全宣传周的重点活动,体验展能够帮助公众以更直观的形式参与到网络安全宣传活动当中。这对提高人民群众网络安全意识,了解和掌握网...[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