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联系电话、帐号、住址等私人信息。公民是享有隐私权的,非经本人允许,披露、利用个人信息的,侵犯了隐私权。 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是指以窃取或者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行为。根据刑法规定,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本罪因刑法修正案九出台,已经被取消,刑法修正案九规定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个人信息泄露与公民自身有不可分割的责任,在日常网络购物、注册账号时就要留意具体的防范,避免个人信息泄露出去。平常生...
第一,《民法通则》第九十九条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冒用。 第二,2012年全国人大通过的《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第一条就明确规定,国家保护能够识别公民个人身份和涉及公民个人隐私的电子信息,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个人信息或者个人数据是可以识别公民身份的一种文字信息,包括个人姓名、住址、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个人电话...[详情]
在官员的私家车中装上定位仪,然后尾随跟拍,再利用拍摄到的官员“违法违纪”照片或者视频,对官员实施要挟敲诈钱财。这样的一条“致富”路的设计,出自湖南省长沙市4名犯罪嫌疑人之手。 不过,这伙人并未得偿所愿。近日,长沙市天心区检察院以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逮捕了这4名犯罪嫌疑人。据犯罪嫌疑人交代,2017年以来,李某、刘某、阳某、王某到长沙市内的多个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踩点,先后物色了包括周某在内的6名作案对象,在其所属的6辆私家车上安装了定位仪,并跟踪拍照。“我们事先到大一点的单位踩点,主要找四五十岁的领导干部,然后在领导的车底装定位装置,跟踪他们,看他们是否有违法违纪,有的话就...
记者从公安部获悉,针对近日有媒体报道“记者700元就买到同事行踪”等情况,公安部高度重视,迅速组织开展侦查调查工作,现已查明此案是由相关单位内部人员与社会人员相互勾结所为,3名涉案人员已抓捕归案,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据介绍,当前随着社会信息化快速发展,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持续增多。今年以来,公安机关网络安全保卫部门加大了对此类犯罪的打击力度,共侦破此类案件1800余起,抓...[详情]
重庆警方破获一特大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团伙 44人被刑拘重庆警方近日破获一起特大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该犯罪团伙呈公司化、产业链运作模式,非法收集倒卖的公民个人信息超200万条。目前,已有44名犯罪嫌疑人被警方刑事拘留。3月初,重庆市两江新区民警接到报警,有人在网上大量售卖个人信息,信息量达数十万条。警方立即成立专案组,开展侦查工作。3月24日,民警趁涉案团伙开例会时将63名犯罪嫌疑...[详情]
2017年12月29日,上海嘉定公安机关接到报警电话,市民称其接到一家自称为某装饰公司员工的电话,对方在向其推销房屋装潢工程时能准确...[详情]
公司出纳收到自称是公司经理的电话和短信,按照要求汇入一账户10万元,最后核实对方并非公司经理。公司意识到上当受骗,遂报警。...[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