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发现苗头,及时发现苗头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是十分关键的。一旦学生上网成瘾那就是“戒断”的问题了,到那时就十分棘手了。当然我们也不可否认,防患于未然是最好的办法,加强平时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这样的教育也不可能唤醒所有的同学,所以我们既要做好平时的教育以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也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动向,及时发现苗头,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发现苗头的方法很多现列举如下: 1.与学生的交流中获得信息。平时在与学生宽松地交流时,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透露出部分信息,而且这时的信息也是最真实的,如果在比较严肃的时候学生往往不会将一些真实的东西说出来。因此教师在平时...
建立必要的上机操作控制和系统运行日志。建立健全上机的规章管理制度,对系统的用户身份、操作参数和运行状态、事故类型等进行实时监控和记录,并定期检查、评比,做到奖罚分明。实行用户分级授权管理。按照网络审计系统需要设置审计岗位,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并通过对每个用户的安全级别和身份标识来落实其职责与权限;严格轮岗制度,定期调整内部控制人员的监督权限,防止内部人的合谋串联作弊;严格计算...[详情]
网络安全的隐患有哪些?迄今为止没有一款软件是牢不可摧的,各种系统总会有大大小小的安全漏洞,应当及时修补这些漏洞,并对系统做好尽可能安...[详情]
网络安全的特征是什么,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坏、更改、泄露,系...[详情]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网络安全将出现哪些新特点?在19日下午举行的2016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首场论坛上,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沈向洋、ISO/IEC SC27 WG1组长爱德华· 汉佛莱斯等网络大咖展开讨论。他们认为,在物联网基础上的智慧城市建设,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将加重网络安全问题,因此,各类智能产品的设计要从源头把住安全关。 我们将迎来智能时代谈及信息技术中长期发展趋势,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杨学山以2030年为界,认为信息技术将体现以下特点:传输和处理技术走向成熟期,感知和行为技术快速发展期,内容技术即大数据技术发展程度不均。“...
我国的网络信息安全立法工作起步较早,1994年国务院发布《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是我国专门针对信息网络安全问题制定的首部行政法规。2012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和切实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见》,要求能源、交通、金融等领域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信息系统和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等基础信息网络,要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安全防护设施,强化技术防范,严格安全管...[详情]
网络安全的本质是攻防对抗。很多人还没有真正认识到网络安全的这一特点。在网络安全对抗中,完全局限于具体技术方法层面的兵来将挡,就会始终陷于被动;忽略对手主观能动性的特点,认为存在某种可以一劳永逸解决问题的“银子弹”,则早晚会吃大亏。我们不但需要了解对手的各种攻击技术,更需要理解“白开心”、“淘黑金”、“纯小偷”和“大玩家”们的不同。杜跃进北京邮电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中科...[详情]
习近平主席对互联网的重视,既有现实考虑,又有战略考量。那么在他心中,对建设网络强国有哪些看法?...[详情]
到2014年中,我国互联网普及率已达46.9%、同比增6.9%,手机网民5.27亿、同比增13.5%。中国互联网发展进入新的十年,宽...[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