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香、祭酒、祭菜 在苗族人家中大多都没摆有神龛,但在堂屋的中堂某一处墙壁下就设有祭香台,每逢过年过节,或农事祭祀,或添喜纳财都先在祭香台上烧香化纸念祭语,祈求祖先给予平安和祝愿。倒上酒捻上肉和饭后,才可以用餐。平时一般不上香,但每天早晚用餐前,都要拈捏点酒菜于地,表示先祭祖先,然后再吃饭,这种习俗已成自然,代代相传。 饭前祭语 饭前祭语是一种祭祖方式。这种饭前祭语不仅过年过节采用。而且平时生活也采用,一般有节气祭语和农事祭语两种。节气祭语如每逢过年过节的时候。把煮好的鸡、鸭、鱼、肉、糯米饭、米酒等抬到祭香台处。先烧香化纸之后。接着把这些祭品每样都拈捻一点于地,虔请历代...
见面称呼时,忌直呼其名,要加敬称,以示尊敬和亲切。如在拉萨,名字后要加“啦”字;在日喀则地区,男性名字前加“阿吉”或“阿觉” 。 到藏民家做客,主人必先敬客人青稞酒,客人应先用无名指蘸一点酒弹向天空,连续三次,以示祭天、地和祖先,而后轻呷一口,主人会及时添满,喝三次,第四次添满时需喝干一杯。否则主人会不高兴,认为客人不懂礼貌或瞧不起他。客人进屋坐定,主人必倒酥油茶敬客,客人...[详情]
傣族供奉自己村寨的社神(傣语称“去拉曼”或者“披曼”,意为“保护神”),每年都要祭祀两次,栽秧前祭祀是为祈求丰收,秋收后祭祀是为表示感谢。祭祀时,要集体杀牛或猪一头,各家备供品送入供奉社神的房内,祭祀完毕之后,大家再一同食用。新加入社的成员,要用鸡、酒和腊肉条供奉社神。 根据所在地区的不同,祭祀社神的祭品也有所不同。在西双版纳的部分地区,祭品须是黑牛、白猪。元江、新平等地的...[详情]
据交通运输部微信公众号消息,4月1日,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做好2020年清明节假期交通运输保障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要求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海事管理机构严格值班值守,综合研判假期运输需求,加强道路水路客运、城市公共交通等领域运力保障,优化运输组织,强化应急调度,动态调整班次,减少人员聚集,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和服务保障工作。《通知》强调,要督促道路水路客运和客运站经营者严格落实部有关部署,分区分级、精准科学、慎终如始做好交通枢纽场站、公路服务区等区域内设施和交通运输工具的疫情防控工作,严格落实好消毒通风、客座率(满载率)控制等防疫措施。同时,完善预案,增强突发事件应对...
)广东河源市源城公安分局兴源派出所民警陈相宇危急时刻纵身跳河勇救轻生女的事迹,连日来经网络迅速传播,获得了民众广泛关注和好评。图为河源民警陈相宇成功救起轻生女 颜新阳 摄 16日凌晨2时许,兴源派出所接110指挥中心转来警情称,该辖区内沿江路喷泉平台河边有人扬言要投江。接报后,该所值班民警陈相宇、周文能以及辅警廖燕武等3名同志迅速赶往现场处置,了解到该名欲轻生的女子系因家庭琐事...[详情]
3月28日电 清明节、五一假期临近,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毛健今日表示,清明节及“五一”假期期间,收费公路对7座以下(含7座)载客车辆免收通行费,包括允许在普通收费公路行驶的摩托车。免费时段从节假日第一天00∶00开始,节假日最后一天24∶00结束。3月28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交通运输部政策研究室主任、新闻发言人吴春耕,新闻发言人毛健围绕“提高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效率,降低交通...[详情]
除去饮食之外,民间还有不少颇有意味的祭祀仪式。在“小满”前后,南方民间有“动三车”的说法,三车即为“牛车、水车、纺车”,同时要“祭三...[详情]
清明节临近,市民们带着鲜花等祭祀品陆续前往墓区祭扫,不过,摆放在墓碑前寄托哀思的鲜花却被不法分子盯上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