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暴力原因 纵观网络语言暴力的形成,还有其深厚的历史现实原因。 文化大革命虽已远去,但网络语言暴力折射的文革思维并非无迹可寻,如:强调极端处事,非黑即白,非好即坏,做事对立,不求同一;只讲斗争,不求妥协;以势压人,不讲事实、明道理,大搞人身攻击。如今,一方面,长期以来网络思想言论底线模糊。另一方面,人们“习以为常”、“不以为意”的态度也加剧了对粗鄙言语的默许和纵容。 社会层面 互联网极大拓展了人类交流的公共领域,在网络上网民释放自己积压的社会意识、个人情绪。网络群体通过“网络语言暴力”的非理性运用能够获得超越现实的无比力量感和优越感,是其产生的重要因素。具体到...
网络暴力的产生原因,归结下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网络暴力产生原因一、 网络本身存在的虚拟性特点,为犯罪者所谓“言论自由”营造了良好的氛围,甚至说没有明确规范来约束,即便是监管也存在这一定难度;这便是网络处于蛮荒状态,网络暴力频频出现的根源化原因。 网络暴力产生原因二、 网民素质的缺乏,现如今网民呈现年轻化趋势。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容易冲动,放纵自己。同时网络本身的特性又比传...[详情]
据了解,陆兆华系国内研究移动安全的专家之一,专注于移动安全的行业研究、黑色产业链研究,病毒行为研究,检测模式与流程研发,查杀方案、检...[详情]
很多情况下网路安全成为我们无法护士的问题,那么网络安全包含哪些内容呢?网络安全包括网络运行安全吗?这个问题我相信在佰佰安全网可以找到...[详情]
7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这是我国网络领域的基础性法律,明确加强对个人信息保护,打击网络诈骗。该法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据了解,网络安全法的出台先后经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三次审议。2015年6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对网络安全法草案进行了首次审议。今年6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对网络安全法草案进行了第二次审议。此次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又进行了第三次审议。11月7日,会议以154票赞成、1票弃权,表决通过了网络安全法。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经济法室副主任杨合庆在当日举...
备受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今起实施,对个人使用网络实名制等方面做出规定。昨日,市委宣传部、市网信办、市网警支队联合在吉大免税商场举办宣传活动,接受市民咨询。珠海网警相关负责人表示,这部法律的实施,对保护市民网上个人信息以及规范网上言行等具有重要意义。 网络配图珠海网警相关负责人表示,《网络安全法》实施后,从立法层面规定了个人使用网络服务必须实名,网络服务提供商在提供...[详情]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正式发布《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昨日正式发布,要求将信息化贯穿我国现代化进程始终,加快释放信息化发展的巨大潜能,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加快建设网络强国。《纲要》是规范和指导未来1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提出“三步走”战略 2015年,我国的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达11.1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一;网民数量达到7亿,位居世界第一;全国网络零售交易额达3....[详情]
从初审就备受关注的网络安全法今天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以154票赞成、1票弃权,表决通过。...[详情]
网络暴力,是指网民在网络中的暴力行为,它是现实社会中的暴力行为在网络中的延伸。相对于现实社会中的暴力,网络暴力的特殊性在于借助了互联...[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