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班会背景 一些同学在遭遇校园暴力、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却全然不知,以为校园暴力仅仅是不礼貌行为;另一些同学在目睹校园暴力时也无动于衷,以为只是同学间的“嬉闹”。要抵制校园暴力,首先要具备对校园暴力的识别能力。 校园暴力包括行为暴力、语言暴力和心理暴力。行为暴力在校园暴力现象中最为普遍。 行为暴力主要指包括打架斗殴、敲诈勒索、抢劫财物等一系列对人身及精神达到某种严重程度的侵害行为。 二、向校园暴力说“不” 频频发生的校园暴力打破了校园里原本属于我们的宁静与和谐,为了不让校园这方净土成为另一个“江湖”,为了不让我们的“花季”变成“花祭”,我们要坚决向校园暴力说“不”...
校园欺凌事件,往往是极端的校园暴力事件。在这些事件中,加害人往往严重伤害了受害者的身心,造成了严重后果,这也会对公众形成误导,以为校园暴力是校园欺凌的代名词。其实,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从广泛意义上来讲,校园欺凌的范围会大于校园暴力,或者说涵盖校园暴力。校园暴力是校园欺凌中的一种,也是最严重的一类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 是指中小学内欺凌者欺负弱小者的行为,校园...[详情]
深陷各种校园贷款的大学生李某无力还债,深夜盗窃养母7万余元,但仍无法堵住欠债窟窿。今日(9日)上午,李某被指控盗窃罪在密云法院受审。新京报记者了解到,因无力偿还女儿的欠款,她俩已经解除了收养关系。李某一袭黑衣被带进法庭,回答的声音很小,当法官提到“母亲含辛茹苦养你”这句话时,李某哭着说“我对不起我妈妈,现在知道她养我不容易。”检察机关诉称,被告人李某于2017年7月至2017年8月间,多次通过微信转账的方式,秘密将其养母杜女士存款转入自己微信账户,被盗存款共计人民币7万余元,李某将钱款用于偿还“校园贷”。检察机关认为,李某盗窃数额巨大,其行为已经触犯刑法,以盗窃罪对其提起公诉...
近日,一起发生在中关村二小的“学生受伤害事件”受到多方关注,并引发了“什么是校园欺凌”等话题的广泛讨论。事实上,同样的讨论也存在于学界。12月初,一场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的“校园欺凌”学术研讨会中,来自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专业的学者就对此进行了深入讨论。记者记录了部分观点。多名学者都提到校园欺凌具有重复性和隐秘性。华东师范大学法学副教授任海涛认为,相比校园暴力一般比较容易被发...[详情]
3月11日晚7点多,湖北来凤县高级中学一名17岁高二学生学生与老师发生冲突,学生拿刀砍伤老师,随后该学生被学校其他老师殴打,受伤老师和学生先后被送医院。学生经抢救无效死亡。学生左胸中有刀伤,有人说是学生自捅,有人说是老师所为。有知情人称,死亡男孩学习成绩不怎么样,父母离婚,孩子跟爸爸,他爸爸外面欠有外债,以开城乡公交车谋生,这两年给孩子找了个后妈,孩子基本住奶奶家,不爱说话。...[详情]
经过统计分析显示,校园暴力案件呈现出犯罪诱因简单的特点,主要诱因是学生之间的偶发事件或平时恩怨的琐事。...[详情]
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广州市教育局开展调研的课题报告显示,校园伤害事故按发生的原因,可分为“由学校过错造成”“由第三方加害造成”和“...[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