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每两个月改一次密码。“身份窃贼”并非总是陌生人。大约有13%的个人信息盗用是因为家庭成员、朋友或熟人不小心泄露或偷用。为安全起见,最好将含有个人身份信息的重要文件锁起来。电脑、手机及银行卡密码最好设为字母、数字和符号组成的密码,并且每隔2—3个月更换一次密码。身份盗窃的另一途径是盗窃邮件。涉及信用卡及个人敏感信息的邮件最好不要存在公共邮箱。 2.每周查一次银行账户。银行及信用卡公司会定期给用户寄送消费记录单。因此,最好仔细核对详细的账单信息,尤其要留意一些陌生的账号。此外,至少每周检查一次银行及信用卡账户,密切关注大宗消费、异常消费以及在某一个商家重复多次消费等反常消...
首先,得知卡片被盗刷后第一时间就要做卡片冻结。有持卡客户因为发现太迟,而耽误了最佳挂失、报案时间,导致银行不能提供完整的盗刷资料,公安局不能立案,法院不好宣判。 其次,第二时间报案,让警方协助破案,银行也有协助的义务。 最后,不要惊慌,采取合理的保护措施,最大限度配合警方破案,银行目前也有相应分担损失的条款。 网上泄露主要是银行的U盾插入电脑USB接口U盾上面有病毒使账...[详情]
第一,在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方面: (1)就法律的适用范围而言,保护个人信息的法律条款数量较为有限、适用范围相对狭窄,没有专门的针对所有信息控制人均适用的统一的个人信息保护法; (2)就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手段而言,重“刑事处罚”和“行政管理”,轻“民事确权”与“民事归责”,导致个人信息遭受侵害后,即使侵权行为人最终遭致刑事处罚或行政处罚,但信息主体的财产及非财产损失却得不到...[详情]
信用卡个人信息保护问题有哪些?也可以说信用卡个人信息需要保护哪些问题,今天在佰佰安全网中小编为大家揭晓答案...[详情]
很多年轻人经不住一些销售人员的诱惑,就会办理很多信用卡,其实根本就用不到那么多的信用卡,就会使得一些信用卡被闲置,那么大家知道闲置信...[详情]
4年前,北京急救中心南区分中心司机马某,借用同事信用卡,刷卡20万后失联,目前已无力偿还。律师提醒大家,不要轻易将个人信用卡转借他人使用。京都律师事务所律师常莎建议,李先生可在取得相关证据后,向住所地法院提起民事诉讼,通过法律程序要求被告偿还欠款。在日常中,信用卡外借风险较大,应尽量避免出借。 同事借信用卡欠款近20万 李先生是北京急救中心南区分中心的担架员。2012年,单位的同事马某以自己信誉度低为由,希望李师傅开通信用卡供其使用。李先生称,在马某介绍下,他先后开通广发、浦发、中信等9张信用卡,信用额度近20万。除了华夏银行的信用卡,其余8张平时全部为马某使用。今年1月29...
11月14日17时58分开始的3分钟内,读大三的郭同学接连收到3条信用卡消费短信,前两条是每次消费19800元的短信提醒,第三条是告知因可用额度不足交易9980元失败的信息提醒。郭同学还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时,他接到了银行因卡异常核实情况的电话,这时他才确认,在他身上的卡,被在山东淄博盗刷了39600元。信用卡在身上 被异地消费39600元 郭同学是大庆人在长春一所大学读大三...[详情]
利用非法取得的公民个人信息资料,或在“滴滴出行”平台进行刷单套现诈骗,或在各种理财网站注册会员以获取红包,或帮助那些不具备车主资质的人进行虚假注册……这个盘踞互联网、覆盖全国20多个省市、倒卖公民个人信息上百万组、涉案金额达数百万元的犯罪团伙的15名成员,近日被江苏省东海县检察院以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依法提起公诉。奇怪的“黑话”2016年6月的一天,连云港市公安局网安部门警察...[详情]
个人信息泄露,主要有两个渠道,一个是黑客,一个是“内鬼”。...[详情]
近日,枣庄一物流公司老板武某因涉嫌信用卡诈骗被警方抓获。武某以办工资卡为名骗来员工的身份证资料,然后拿去办信用卡恶意透支,共有100...[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