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兆华介绍说,现在四类最常见的诈骗分别是短信诈骗、电话诈骗、网上诈骗和手机病毒诈骗。至于怎么做才能够避免网络诈骗?或者说把风险降到最低?陆兆华说指出: 第一,不要贪,即莫因诈骗信息中的奖品诱惑而生起贪念; 第二,不要怕,即莫被不法分子利用自己的善心; 第三,一定要注意不随便泄露个人关键信息;第四,要学会使用手机和电脑的安全保护工具,尽量把风险降到更低。
大数据官方概念 "大数据"是一个体量特别大,数据类别特别大的数据集,并且这样的数据集无法用传统数据库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 "大数据"首先是指数据体量(volumes)?大,指代大型数据集,一般在10TB?规模左右,但在实际应用中,很多企业用户把多个数据集放在一起,已经形成了PB级的数据量;其次是指数据类别(variety)大,数据来自多种数据源,数据种类和格式...[详情]
网络安全小知识: 然而,在发展大数据的同时,也容易出现政府敏感数据、个人隐私数据泄露,给公共、个人安全造成威胁。有数据统计,中国78.2%的网民个人身份信息被泄露过,包括姓名、学历、家庭住址、身份证号及工作单位等。其中,82.3%的网民亲身感受到了个人信息泄露给日常生活造成的不良影响。 因此,谁掌握了数据,谁就有义务去保护数据安全。例如,政府开放数据,应该对数据进行脱敏加...[详情]
安全要素信息呈现出大数据的特征,而传统的安全分析方法面临重大挑战,信息与网络安全需要基于大数据的安全分析。那么什么是大数据安全分析?...[详情]
织就网络安全的“法网”——网络安全法六大看点解析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作为我国网络安全领域的基础性法律,网络安全法从首次审议到最终通过,一直备受各界关注。这部法有哪些亮点?佰佰安全网一一梳理。看点一:不得出售个人信息根据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2016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84%的网民曾亲身感受到由于个人信息泄露带来的不良影响。从2015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的一年间,我国网民因垃圾信息、诈骗信息、个人信息泄露等遭受的经济损失高达915亿元。近年来,警方查获曝光的大量案件显示,公民个人信息的泄露、收集、转卖,已经形成...
IBM日前发布的调研结果显示,超过80%的安全主管认为,企业面临的外部威胁正与日俱增,近60%的安全主管认为所在企业遇到网络安全大战将难以幸免。该调研报告针对这些调研结果给出结论:技术是解决安全问题和威胁的关键,当前的企业应该重点关注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等技术。通过深入采访近140位企业高级安全主管,IBM应用洞察中心完成了第三次IBM年度首席信息安全官(CISO)调研。结果显...[详情]
贵阳,一个用大数据说话的智慧城市。2015年5月26日,“2015贵阳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暨全球大数据时代贵阳峰会”拉开了帷幕,贵阳又一次站在了国际化平台上,发出大数据时代的“贵阳声音”。贵阳市提出了发展大数据产业的一系列思路。2013年被誉为大数据元年。自那时起,贵阳就把大数据产业作为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打造经济发展升级版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来抓。在不足3年的时间里,该市打出...[详情]
春运期间,不法人员利用网络囤积车票伺机加价倒卖日益猖獗。...[详情]
2015年6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了网络安全法草案。草案共七章六十八条,从保障保障网络运行安全,保障网络信息...[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