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爆破、爆破器材销毁以及爆破器材意外爆炸时,爆破源与人员和其他保护对象之间的安全距离称为爆破安全距离。 为保证爆破安全,爆破地点与人员或其他应保护对象之间必须保持最短的相隔长度。爆破有害效应随距离的增加有规律地衰减,用距离作为安全尺度可限定爆破有害效应在允许限度之内。中国《爆破安全规程》规定了爆破地震安全距离,个别飞散物安全距离,以及爆炸冲击波的安全距离。 爆破作业安全允许距离的规定 (一)一般规定 1.爆破地点与人员和其他保护对象之间的安全允许距离,应按爆破各种有害效应(地震波、冲击波、个别飞散物等)分别核定,并取最大值。 2. 确定爆破安全允许距离时,应考虑...
作为一个无线设备,wifi具有一个发射机,确实会对周围产生辐射。wifi的电磁波波段和手机比较接近,属于非电离性辐射。监测站人员曾做过实验,打开一台外置双天线的无线路由器,场强仪放在天线边上,检测数值在10伏/米左右;放到约30厘米外时,数值降至2伏/米;放到1米处时,只有0.6伏/米,几乎和环境电磁场相近。 南昌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王玉皞教授也表示,wifi电磁辐射值随距离变...[详情]
环保部发布消息,受持续高温影响,7月17日—19日,华北、东北和西北多地出现了臭氧污染。而在北京,臭氧污染持续的时间尤其长。根据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数据,从7月1日开始至今,北京空气的首要污染物均是臭氧。而“臭氧爆表”,也成了朋友圈刷屏的新关键词。污染物二次生成低空臭氧臭氧是由于大气中氧分子受太阳辐射分解成氧原子后,又与周围氧分子结合而形成的。作为强氧化剂,臭氧会强烈刺激人的呼吸道,造成咽喉肿痛,引发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等;甚至会导致人的神经中毒,头晕头痛、视力下降、记忆力衰退;破坏人体免疫机能,诱发淋巴细胞染色体病变,加速衰老等。高浓度臭氧还会危害农作物等植物。低空的臭氧来...
生态环境部5月15日召开发布会。会上介绍,从6月份开始,将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等区域为重点,指导部分城市治理臭氧。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表示,近年来,臭氧污染问题凸显,已经成为影响全国夏季环境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而挥发性有机物则是形成臭氧及细颗粒物的重要前体物。为保障夏季臭氧防治各项任务措施落地见效,生态环境部拟于5月中下旬,对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河南5个省的...[详情]
6月15日下午6时15分,占某平驾驶车牌号为赣F72***/赣F23**的重型半挂牵引车由南城东高速路口向秋水园方向行驶,行驶至南城县河东工业园区红绿灯十字路口时,因未保持安全车距,追尾了前方正在等红绿灯的廖某国驾驶车牌号为赣FA7***的大型客车,导致发生了车上五名乘客受伤及两车受损的交通事故。视频中可以看到,此时路口信号灯显示为红灯,廖某国驾驶客车在红绿灯路口等待,而占某平...[详情]
从9月1日起,广东省开展为期三个月的臭氧污染防治专项行动...[详情]
2015年5月25日起,长期霸占北京污染物之首的PM2.5“下岗”,被臭氧替代,其危害不亚于PM2.5。连日来北京风和日丽,可空气质...[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