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爆破、爆破器材销毁以及爆破器材意外爆炸时,爆破源与人员和其他保护对象之间的安全距离称为爆破安全距离。 为保证爆破安全,爆破地点与人员或其他应保护对象之间必须保持最短的相隔长度。爆破有害效应随距离的增加有规律地衰减,用距离作为安全尺度可限定爆破有害效应在允许限度之内。中国《爆破安全规程》规定了爆破地震安全距离,个别飞散物安全距离,以及爆炸冲击波的安全距离。 爆破作业安全允许距离的规定 (一)一般规定 1.爆破地点与人员和其他保护对象之间的安全允许距离,应按爆破各种有害效应(地震波、冲击波、个别飞散物等)分别核定,并取最大值。 2. 确定爆破安全允许距离时,应考虑...
作为一个无线设备,wifi具有一个发射机,确实会对周围产生辐射。wifi的电磁波波段和手机比较接近,属于非电离性辐射。监测站人员曾做过实验,打开一台外置双天线的无线路由器,场强仪放在天线边上,检测数值在10伏/米左右;放到约30厘米外时,数值降至2伏/米;放到1米处时,只有0.6伏/米,几乎和环境电磁场相近。 南昌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王玉皞教授也表示,wifi电磁辐射值随距离变...[详情]
5月连发三起飞机上充电宝冒烟的不安全事件:5月2日,沙特阿拉伯航空一航班(广州—利雅得)在上客过程中,一名旅客放在钱包中的充电宝自燃冒烟,造成机上地毯局部烧焦和部分机组人员身体不适,航班最终取消。5月12日,哈尔滨飞厦门航班,在厦门机场进近(飞机下降时对准跑道飞行)时,一名旅客的充电宝出现发热冒烟现象,事件未造成人员伤亡和飞机设备损伤。5月30日,海口飞深圳一航班在飞行过程中,一名旅客携带的充电宝在行李架中冒烟,事件未造成人员伤亡和飞机设备损伤。不仅在飞机上,充电宝在其它地方也“惹过事”。6月份,广州地铁一号线出现了一位女乘客包中的充电宝突然冒白烟自燃事件,虽未造成重大事故,...
冬季临近,气温下降的同时,雾霾也悄悄到来了,街头上戴口罩的市民越来越多。近年来雾霾天气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防霾口罩和空气净化器呈现季节性热销。在口罩防霾,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市场上产品鱼龙混杂,找到真正能够防霾的口罩成了不少人的迫切需求。11月1日,民用防护口罩国家标准——《日常防护型口罩技术规范》正式实施,日后,消费者购买和生产口罩都将有标可依。 民用防护口罩国家标准实施 此...[详情]
秋冬季节,不少人都会选择佩戴防雾霾口罩,面对口罩需求量的暴增,消费者不禁要问,什么样的口罩才能更好的防雾霾?2016年11月1日起,我国首个民用防护口罩国家标准——GB/T 32610-2016《日常防护型口罩技术规范》(以下简称新国标)正式实施。 直观:“防护效果”取代过滤效率 新国标对口罩性能的规定使用了“防护效果”这样的综合指标,以“佩戴口罩后吸入体内的空气质量”这种直观...[详情]
日前,记者致电麦当劳中国顾客热线,工作人员给出的回应是:“麦当劳中国一直严格要求供应商遵守我国关于抗生素使用的法律法规的,所以顾客可...[详情]
在国内各类产品设计,以及国家标准制定中,多体现儿童权益保护的意识和理念,既能防范悲剧的发生,也是一张为中国制造品牌升级添色的名片。...[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