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安全知识:日常用药常常误入的雷区 最近,有关某些儿童退烧药引起肝脏损伤的报道引起了社会上不小的“反响”,也给家长们带来了不小的恐慌。其实,查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你会发现,原来世界上没有什么所谓的“良药”,几乎我们正在使用的药物都会有其副反应,如果使用不当,有可能会危及生命,因此,本刊特别提醒公众———谨慎对待药品,“是药三分毒”,最好能在医生的指导下,安全、合理、有效、经济地用药。 ●患者用药的观念一定要改变,不要动不动就用大炮打蚊子,能口服就不要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就不要静脉输液,力求把药品使用的副作用和风险降到最低。 ●首先应当弄清楚是什么病,然后在...
家庭常备药物一:一捻金胶囊 对症:用于宝宝停乳、停食,或腹胀、腹痛、大便秘结。 用法:1岁以下每次服用1粒,每日1-2次。1-3岁每次服用2粒,每日1-2次。4-6岁每次服用3粒,每日1-2次。 小编提示:也可以溶解于牛奶、果汁内给宝宝服用,味道更好。 家庭常备药物二:珠珀猴枣散 对症:用于宝宝发热、咳嗽并有痰鸣,或腹部胀气而不思饮食,或烦躁易惊,夜寐不安。 用法...[详情]
“日常用药如何预防药物过敏”,很多人都关心这个问题,接下来就跟随佰佰安全网一起来详细了解下这方面的知识吧。...[详情]
“用药知识:儿童日常用药五个注意事项”,很多人都关心这个问题,接下来就跟随佰佰安全网一起来详细了解下这方面的知识吧。...[详情]
2017-2018年冬季流感报告病例明显高于往年同期水平。今天(1月9日)新京报记者从国家卫生计生委获悉,为有效应对流感,国家卫计委时隔7年后再次更新流感诊疗方案,发布《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8年版)》,奥司他韦、连花清瘟胶囊等明星抗病毒药物被列入方案,而曾被誉为“万能药”的板蓝根并未纳入。自2017年12月以来,各地相继进入流感季节性高峰,流感样病例就诊百分比和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既往三年同期水平,医疗机构诊疗压力增大。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流感的临床管理,减少重症流感发生、降低病死率,在《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第三版)》和《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
3月8日,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关于药品抽查检验信息的通告2018年第2期》,通告显示在药品流通和使用环节共查出52个品种60批次药品不合格。被查出不合格的药品中,维生素C片、咽炎片、藿香正气丸(浓缩丸)、杞菊地黄丸等13种OTC爆款药均在列。 这些不合格药品中,有不少药是基层医疗机构常用药,也是日常监督检查会涉及到的重点药。流通环节抽检不合格药品详细名单共57批次 ...[详情]
9月15-17日,“2017中国临床合理用药大会”在合肥举行,主题是“合理用药,我们的职责”。如何用药才算合理?记者采访了安医大一附院药剂科专家,并梳理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合理用药误区。 误区一:孕妇不能吃药,生病了要硬抗许多孕妇在孕期生病了不敢吃药,就去硬抗,其实这是错的。专家表示,孕期用药确实需谨慎,因为药物可以通过胎盘直接影响胎儿,或可通过引起母体变化而间接影响胎儿。孕期用...[详情]
“必须切实保障基本药物、急救药等常用药的供应,对患者天天服用的常用药,特别是救命药决不能断供。”...[详情]
近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监测发现,江西青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喜炎平注射液在甘肃(涉事批号:2017041303)、黑龙江(涉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