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标题写明“借条”。 (2)写明借款的用途,非法之债不受法律保护。 (3)写清出借人及借款人的全名及身份证号码,借款人最好摁手印。 (4)金额应既写阿拉伯数字,也写大写数字,以避免之后就是否篡改发生争议;同时币种也要写明。 (5)写清楚出借的方式。 (6)借期必须明确,以免因何时还款发生争议;借期也要大写。 (7)利率应写清是年利率或月利率,同样也要附大写;到期未还后的利率是否和约定的借期内利率一致是常见的争议,应在借条中写明略高于借期利率的逾期利率。 (8)“立此为据”作为借条正文的收尾。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十二条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
甲方: 乙方: 丙方: 为妥善解决甲、乙、丙三方的债权债务问题。甲、乙、丙三方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依据合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就债权转让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 甲乙丙三方一致确认,丙方拖欠乙方共计________元人民币的款项将于________年 ________月________日到期。 第二条 甲乙丙三方友好协商之后一致同意,乙方将对丙方的将于...[详情]
近年来,信息泄露事件频发。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对个人信息的整理、收集和传输变得越来越便捷。网上购物、聊天、发邮件、打印复印材料等行为不经意间会“出卖”姓名、身份证号、电话、住址等个人信息,这些个人信息一旦被泄露,可能就会被诈骗分子利用,甚至给当事人造成严重损失。如何才能避免个人信息泄露被骗?今天,公安机关网安部门提醒社会公众,八种行为易造成个人信息泄露,平时应注意加强防范。 易造成个人信息泄露的八种行为是: 一、网络购物要谨防钓鱼网站。通过网络购买商品时,要仔细验看登录的网址,不要轻易接收和安装不明软件,要慎重填写银行账户和密码,谨防钓鱼网站,防止个人信息泄露造成经...
网络、电信诈骗案件频发,其症结在于公民个人信息泄露,被不法分子窃取利用,隐患巨大。被告人洪某原为某银行宿松县一家支行的工作人员,2016年4月至8月,其利用查询储户信息的权利,非法查询储户账号、余额、手机号等信息1066条,并通过微信、QQ等通讯工具,将信息以照片形式卖给被告人霍某某,获利4万余元。霍某某将从洪某及其他人处收购的公民信息卖与被告人胡某某及他人,获利11万余元。...[详情]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24日上午,教育部注意到部分网站和社交网络里“山东女生近万元大学学费被骗走”的消息。佰佰安全网郑重提醒广大学生尤其是大学新生,无论是哪个单位或者个人提供资助,不应要求学生到ATM机或网上进行双向互动操作,如有类似要求的,千万不要擅自按照对方要求操作转账,以免上当受骗。教育部指出,国家建立了完整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对大学新生而言,有助学贷款、奖助学金、困难补助...[详情]
由于一些婚恋网站会员注册门槛低,背后隐藏的黑色交易十分活跃。一些不法商家宣称,30元就能办假身份资料进行实名认证,108元就能买到全...[详情]
于馨的44万元存款,陆续进了一个叫“袁捷”的账户。...[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