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多跟孩子在一起,多跟孩子说话,多抚摸孩子的皮肤,让孩子有一种安全和满足的心理状态。这样当妈妈需要孩子分离的时候反而容易一些。如果孩子情感需求满足不够,或是孩子老是处于一种情感饥渴的状态的话,分离起来比较困难。 孩子睡眠习惯的改变跟打针输液的惊吓也是有绝对的关系的。很多孩子会有这种状况,因为孩子生病后会很不舒服,打针输液用强制性的手段治好的。这时候会非常害怕。因此家长要多跟孩子说话,在孩子睡觉之前的时候,可以轻声细语的说一下:“妈妈哄宝宝睡觉了。”......孩子会明白这些话的意思的。这样做后,孩子受惊吓的心情会慢慢平复。 此时不建议抱着孩子睡,抱着睡会改变孩子的睡眠...
孩子发烧时不要随意带孩子打针输液。这也是世界卫生组织向家长宣传的健康理念之一。这是因为用于儿童退热的针剂主要是氨基比林及其衍化物,如安痛定、安乃近等,副作用比较大。如果孩子腋下的温度超过了38.5℃,这时确实应该给予退热治疗,可以先选择口服退热药。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最安全、有效的药物是用对乙酰氨基酚作为原料制成的药片。这类药物解热的作用比较好,对胃肠道的刺激也小,通常口服...[详情]
宝宝感冒的原因大都是爸爸妈妈以及与宝宝接触的人传染给宝宝的。由于宝宝的抵抗力差,在一般情况下,当患了感冒的妈妈、爸爸或其他人在打喷嚏、鼻子不通气、稍有发烧、头痛,自己刚感觉到患感冒的时候,就已经传染给宝宝了。宝宝感冒,多数情况是由于病毒所致,抗菌药物无效,特别是早期病毒感染,抗生素非但无效,滥用抗生素反而会引起机体菌群失调,有利病菌繁殖,加重病情。 常打针确实对身体不好,因...[详情]
宝宝刚刚出生,需要妈妈们细致的关怀,才能够茁壮的成长。宝宝常常会患有一些小病,危害健康,这需要提升免疫力。除此之外,打针也比较常见,...[详情]
“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这个医学基本原则,在现实中却呈逆向顺序。在中国,医院输液室俨然是最忙碌之地,“吊瓶森林”蔚为壮观。据统计,国际上每年每人2.5到3.3瓶的平均水准,到了我国就变成了8瓶,称为“吊瓶大国”不过分。合理的输液可以挽救患者生命,而一次差错也可能让一个生命消逝,输液安全问题一直深受关注。近段时间以来,全国各地纷纷叫停门诊输液。因此,我们应多了解一些护理急救知识,面对小病尽量不输液,生活中加强锻炼,增强抵抗力,让自己的 人身安全 能得到更多的保障。 滥用:我国每年约有20万人死于输液不良反应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输液量超过100亿瓶,每年约有20万人...
8月9日,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曾经的输液区变得冷清,被改为“采血区”。作为“最后的给药方式”,输液是国际公认最危险的给药方式。“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也是公认的医学原则。多年来,这个基本原则在中国却出现了重大偏差:各大医院的输液室人满为患,“吊瓶森林”蔚为壮观。去年8月,江苏省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2016年7月1日...[详情]
昨天,寒冬里的一张照片引起热议。 照片中是一个生病的小男孩在输液,白头发的爷爷担心药水太凉对身体不好,将输液管含在口中捂热。老人就在孩子身后默默站着,这画面瞬间刺激了无数网友的泪点。而网友也因此炸翻了锅!觉得这太溺爱了: 很感动,怀念自己的爷爷: 理智地提出建议: 对孩子表达期许: 爷孙情深提供这张照片的是睢宁县桃园镇的张超,他说,1月30日上午,他的员工严重感冒,...[详情]
近日,安徽省儿童医院迎来了一位“特殊”的中毒患儿,年仅4岁的男孩竟然在输液时错输成洗衣液水...[详情]
“我刚取了药还没拿上去,发现我妈已吊上药瓶了。”2月27日晚8时,安康市建民办事处莲花村村民李本桥说,当天母亲王相慧因肺部不适到建民...[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