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家换手机的频率越来越高,有人甚至每年都换几款手机,而”退休”的旧手机中也保存这很多短信、照片、通话记录等隐私内容,大多数消费者认为直接删除或者恢复到出厂设置后便已安全,可殊不知这些被删除的文件仍可通过一些软件恢复。
现在大家换手机的频率越来越高,有人甚至每年都换几款手机,而”退休”的旧手机中也保存这很多短信、照片、通话记录等隐私内容,大多数消费者认为直接删除或者恢复到出厂设置后便已安全,可殊不知这些被删除的文件仍可通过一些软件恢复。
手机信息删除掉之后,其实并不能完全保证用户的个人安全。如说消费者于先生刚刚更换了手机,精打细算的他将旧手机卖给了电子城回收二手机的贩子。交易之前,于先生其实把手机里的照片、视频、联系人以及短信等涉及到个人隐私的内容都删除了,还恢复了出厂设置。但是半个月之后的一天,于先生就发现电话打不出去了,到营业厅查询才发现,这张手机的SIM卡已经作废,而且已经在异地被补办。于先生也急忙重新补办了他的新的SIM卡,却发现有四个帐户的资金被用不同的方式转走了24笔款项,共计十万多元。银行的操作记录是有人登录了他的网银,并多次进行转帐操作。
佰佰安全专家表示,在他们看来,这种换手机可能比丢手机更危险。因为很多人也都知道,手机丢失之后可能会泄露个人隐私,一旦丢失了了手机,我们往往会立刻补办手机卡,修改各种支付密码等等。但是如果我们手机卖出去的话,用户往往不知道换手机其实同样存在泄露隐私风险。
在国内,大家更换手机的频率非常快。据了解,有这样一份调查统计显示,58.6%的手机用户一年之内会更换手机,但是只有8.4%的用户会使用同一部手机超过两年。往往在处理旧手机的时候,有40%的用户将软件信息删除,而超过50%的用户会恢复出厂设置。其实目前最安全的做法也就是恢复出厂设置,但是这种看似最安全的方式也并不能完全彻底删除手机数据。
据专家介绍,无论使用删除功能还是通过恢复出厂设置功能,希望完全删除全部信息是不可能的,一些隐私信息仍然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所以请消费者一定认真对待淘汰下来的手机。
责任编辑: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