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几年法院受理的涉及美容安全的案件,特别是美容机构承担赔偿责任的案件,主要集中在隆胸、面部美容(包括祛斑、祛疤、绣眉、眼袋吸脂等)两种类型上。美容失败所造成的生理和心理伤害,对于接受美容者来说是巨大的。
女性隆胸面部美容纠纷最多
近几年法院受理的涉及美容安全的案件,特别是美容机构承担赔偿责任的案件,主要集中在隆胸、面部美容(包括祛斑、祛疤、绣眉、眼袋吸脂等)两种类型上。美容失败所造成的生理和心理伤害,对于接受美容者来说是巨大的。
某美容机构在做隆胸手术时所使用的填充物不合格,导致接受美容者出现乳房局部肿块、疼痛、双上肢麻木等症状,最后不得不接受乳腺异物摘除术,并最终使该女士8级伤残。还有一女士在接受面部祛疤手术后,疤痕不但没有消除,反而出现面积加大、颜色加深的情况,甚至导致眼睑外翻、眼部变形。
美容行业究竟出了哪些问题呢?
一、美容技术存在问题 比如前面所提到的祛疤美容的案例,人们不禁要问,该美容机构所采用的祛斑技术是否是成熟、有效的美容技术?
二、夸大甚至虚假的宣传 每天我们会从不同的媒体接触到大量的美容美体宣传广告。前面提到的那家祛斑美容机构在其宣传资料中就对祛斑效果有这样的描述:“新生皮肤平、软、滑,看不出疤痕的凹陷,色泽一致,皮肤恢复正常”。而前面所提到的在隆胸手术中使用不合格填充物的美容机构,则在其广告中宣传“隆胸新概念,不开刀、不手术、不变形、不影响今后哺乳”。而现实让我们看到,这些美容机构的宣传与实际的美容效果有巨大差距。
三、相关资质问题 一些机构并无美容资质,但借用其他有资质机构的执照、印章对外经营,有的美容机构甚至让没有取得任何资质的人员实施美容手术。
尽管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甚至合同法都可以对因美容产生的纠纷进行调整,但针对医疗美容,只有2002年1月卫生部制定的《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对这一行业予以专门的调整,力度显然不够。
相比周期较长的立法工作,主管部门加大监督力度更为实际。比如,面对层出不穷的美容技术、美容药品、美容方法,哪些切实有效?哪些有害无益?普通消费者更希望通过国家相关部门尽快获得答案和信息。
如果想了解相关法规解析和案例可关注佰佰安全网的安全说法频道。让你的生活更安心。
责任编辑:赵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