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国内收藏品市场增值神话的不断上演,受通货膨胀以及国内投资收藏品热潮等因素影响,参与名画、珍稀古玩等藏品投资的市民逐渐增多,以参加收藏品拍卖或抵押为诱、送货上门并以刷卡和支付现金等方式代收费用的接触型诈骗案件也悄然出现。
近年来,随着国内收藏品市场增值神话的不断上演,不管是书画、玉器、瓷器,还是人们使用的人民币、邮票等,但凡稀缺性的物品,无一不是价格节节飞涨。受通货膨胀以及国内投资收藏品热潮等因素影响,参与名画、珍稀古玩等藏品投资的市民逐渐增多,以参加收藏品拍卖或抵押为诱、送货上门并以刷卡和支付现金等方式代收费用的接触型诈骗案件也在我市出现。
一、简要案情
2012年7月31日17时00分,事主熊某报案称:2012年7月1日至2012年7月20期间,其被犯罪嫌疑人先电话联系自称为北京文化品收藏公司的员工,以让其参加收藏品拍卖会和藏品抵押为诱,后冒充宅急送员工上门送货(即抵押藏品,此案为多枚小龙玺)并现场付款等方式,于2012年7月5日至20日分三次通过POS机刷卡、一次通过现金方式支付给对方总共人民币116300元。直至2012年7月31日上午再次联系对方,对方不接其电话,报警人才发现被骗。
二、案件分析
1、侵害对象:有收藏爱好但又缺乏收藏经验的收藏爱好者,特别是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中老年男子。如此案中选择的受害对象就是一名高校老教授。
2、作案人员:两名以上男性共同作案。一名男子与受害人电话联系,并自称是知名(或杜撰)的收藏公司员工,该人有一定古玩、收藏知识,在不断的“忽悠”中让人信以为真,接受对方邮寄收藏品并货到支付费用的购买方式;另一名男子穿着宅急送之类快递公司服装,冒充快递员工直接与受害人接触,并随身携带POS消费刷卡机、要求受害人划账支付费用或接受现金支付。
3、作案手段:嫌疑人假借收藏公司员工的身份电话联系受害人,以邀请受害人参加收藏品拍卖会、邮寄藏品抵押给受害人并支付一定费用等为诱饵,通过收取手续费、保险费、介绍费、收藏品补充材料费等费用的方式,层层诈骗,直至受害人惊觉上当受骗。
4、重要特点:此案属于接触型诈骗案,犯罪嫌疑人冒充快递员上门服务并“代收”费用,给人以正规邮政渠道和收费渠道的错觉,具有较强的欺骗性,加之“收藏品”价格昂贵,一旦被骗损失将少则上万、多则数十万。
三、防范建议
1、以防为主,要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开展防范此类新型诈骗案件的宣传工作,通过互联网公安网站、公安微博、高校网,广播、报刊、警务室宣传栏等途径,通报作案手段,扩大宣传范围,提高群众防范意识和能力,告诉群众不要轻信“天上掉馅饼”。
2、通过对受害当事人及目击人进一步询问调查,尽可能多的获取信息,发现有价值线索。
责任编辑:佰佰安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