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有BBC 制作放映的《中国教育》系列纪录片引发了人们广泛关注,在现代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越来越看重教育的地位。对于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人们对于其孰优孰劣的争论并未停息过。在此佰佰安全网借鉴学者观点,为剖析中西方教育的优劣势和显著特征,同时为大家分享如何实现教学相长,以“扬弃”的态度寻求教育突破口?
关于中西方教育孰优孰劣的话题讨论,由来已久。而近日爆红网络的BBC《中国教育》纪录片,再次引发人们对中西方教育问题的魔性讨论。而这次纪录片的制作者表明,以成绩的方式来判断两方教育的优劣势说法更是引来众多争议之声。事实上,中西方教育的碰撞交流,是两种文化差异性在交融过程中所产生的奇妙化学反应。在笔者看来,以西方教育VS中国教育的方式,去深究两者之间的孰优孰劣是毫无意义的。真正做到迎合人才培养,以“扬弃”态度寻求教育突破口才是需要我们思量和忖度的!
BBC《中国教育》系列纪录片回顾:西方教育与中国教育之间的博弈
事情的起因,是BBC启动了一个研究项目——“中国化的英国学校”,他们在英国顶尖的公立学校博航特中学开设“中国实验班”,不仅全天作息安排和中国学校相同,所有课程也都由中国老师来上,并且全程跟拍,录制成纪录片,做为今后可参考的教学案例。
这部《中国学校》聚焦的是用中国教学方法应用于英国学生的一次尝试,更准确的说是,这是中国教育理念与西方思想的一次直接碰撞。50多名相当于国内初三(13-14岁)的英国孩子,在经过1个月的中式教育后,将与同年级的英国学生比拼课业成绩……[详细]
面对中式教育直接加身,这些英国学生hold不住似乎是早已注定的结局。教育过程中,中国老师明显“水土不服”,英国学生的不少举动让他们十分“抓狂”;而英国学生也无法适应高强度教学,被中国老师训哭。而教育场面混乱出现直接原因就是中西方教育的差异碰撞点。
中西方教育差异碰撞点
中西方教育差异一、教学方式
直接指导vs咨询式学习
对比中英课堂的研究发现,在中国我们习惯了去直接听取老师们的讲解,强调老师的主观直接指导,强化教师的职责。相比较而言,西方的教育方式更倾向于一种开放式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的主观表现性,老师根据学生疑惑或是问题来教授课程。简单说来,西方的教育方式更像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咨询互动。
中西教育方式优劣势对比:相较而言,西方教育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对于一些准备不充分或是主观学习型不强的学生就相当于一种放任。中国的直接指导式教育更能带给学生系统完善性的学习,同时即便是没有主观参与的学生也可以从中学到东西。
中西方教育差异二、学习方法差异
自主独特学习方法VS明确直接的教学方法
在西方学界的普遍观念是每个孩子的智商水平迥异,他们各有独特的学习方法。针对学生的特点私人订制的学习方法才是最适合自己的。在中国更倾向于给予学生直接明确的学习方法,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也将对应的学习方法分享给学生。据心理学表明让学生以擅长的方式学习于其无益。所以不是所有学生的学习方法都适合于私人订制。两者的优劣势与上述类似,还是主观给予还是调动学生学习主观性的问题。
中西方教育差异三、对于学生的夸奖
习惯性的夸奖VS较少的夸张相较于中国而言,西方的教师更容易对他们的学生进行褒奖,即便是那些成绩或是某些方面不突出的孩子。西方正统观念认为学生要经常被夸奖才能不断走向成功。而在中国,夸奖似乎是那些好学生的专利(更多的是学习成绩方面)【详细】
上述教育思想及教学方式的差异,注定了此次中国教育推行过程是一路艰辛。既然细数完了中国方教育的差异点,那么秉承着“求同存异”的理性思维,一起来看看中西方教育的突出特征。
中西方教育突出特征
中国教育重“规矩”西方教育喜“夸奖”
西方的小班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个体及其兴趣和差异、强调师生平等和课堂互动、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沟通能力、动手能力等;中国的大班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强调向统一标准看齐、强调教师权威和课堂纪律、注重培养学生勤奋刻苦、遵守纪律、准确性等。不过,我们习惯性的去比较两者之间优劣性,但是在各国国情的大背景下,照搬他人教育理念死逼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详细】
中国教育突出特点
“重规矩”教学模式下,看看“填鸭式教育”是否还在?
中国教育习惯上去要求教师的高素质,希望老师可以主观给予学生东西。同时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填鸭式教育”方式一度在国内遍地开花。而在教育思想日益进步的今天,“填鸭式教育”弊端也开始日益显露。其中对于学生创造性及主观性的扼杀,一直是人们所发现以及诟病的。但是”填鸭式教育“还对男弱女强、女汉子盛行的社会现象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这也许是人们所始料未及的……[详细]
西方教育突出特点
“重夸奖”教学思想下,开放创造力独具一格 潜在弊端也不可忽视!
在西方的教育体制中,“重夸奖”是其最最鲜明的特色。在西方人脑海中,根植了一个这样的认知——“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不可否认,这种教育理念在培养孩子自主性和创新力上占有极大优势,西方孩子也因为在夸奖中变得更加自信。不过这样的夸奖教育就是完美的吗?答案是否认的!正向是心理学家德韦克所说的,“轻率的表扬对学生无益,反而会干扰他们的学习。”
“重夸奖”教育方式潜在弊端
1、 泛泛的夸奖使得孩子表现出过分的自信布鲁金斯学会布朗教育政策中心2006年的一项研究显示,美国八年级学生在国际数学竞赛中的成绩只能算得上中等,但他们的“自信心”却非常高——与新加坡、韩国等成绩更好的学生相比,美国学生更容易报告说自己“数学学业较好”。
2、 夸奖使得孩子成为“表扬瘾君子”,为了声誉会选择逃避经常被夸奖聪明的孩子更容易逃避那些可能损害他们“声誉”的困难或任务,而被夸奖“很努力”、“敢于冒风险”的孩子,更乐于接受挑战并实现更大的成功。
关于夸奖教育的弊端实验、以及对孩子进行夸奖的正确方式分享,点击【详情】查看。
安全网扩展阅读:
佰佰评析:中西方教育争论集中点
1、中西方教育差异争论点:爱国教育是否有必要?
在BBC制作的《中国教育》纪录片中,一个片段剧情需要大家一定都记忆深刻。当中国教师要求这些英国学生去省国家唱国歌时,这些孩子多数开始抵触,更有学生直言:“这样的行为很无聊,没有必要!”。
中国:爱国是一种义务,爱国教育需从小抓起
于情而言,岳飞、文天祥等历史爱国英雄人物光荣事迹在民间的广泛传颂,加之各个朝代统治者对于爱国思想的宣传,使得“爱国”思想甚至我们的心底。于理,宪法第24条第2款将其做了明确规定。在中国爱国是一种义务,爱国教育更是从娃娃就开始抓起.
西方:爱国教育并不明显
与其他国家而言,爱国主义教育似乎并没有那么突出。特别是在一些西方国家,就像那些英国学生表现得那样,升国旗、唱国歌是一件很无聊的事情
对于爱国教育,各方名人也曾发表自己的观点,而对于在和平年代的我们,爱国主义情怀又当如何体现?爱国教育又当如何开展?是我们需要重新忖度的事情……[详细]
2、 BBC记录片结局:中国班成绩高 中国的孩子只善于考试?
在最终的成绩较量中,中国教学实验班以高出英国传统班10%的成绩胜出。不过人们对此结果却表现的异常平静。中国的孩子善于考试,这似乎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同时孩子善于考试,但综合能力不高的质疑之声也是真实存在。
而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系为我国应试教育的弊端所在【详细】
3、 中西方教育孰优孰劣?以学生成绩为判断标准是否合适?
关于中西方教育孰优孰劣的争论由来已久,不过在笔者看来,争论中西方教育的优劣毫无意义。我们习惯上的认知,西方教育是较为先进的,是优于中国教育的。但就这基础教育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上,中学学生绝对是技高一筹。所以以成绩来作为判断教育模式的优劣是不靠谱的。更具想来说这一比较标准,却不能代表所有问题。
佰佰观点:中国教育VS西方教育 权衡中西方教育利弊寻求教育突破!
中西方教育利弊分析
从教育总体差异上来讲,我们习惯上将中国教育定义为学生在被动地学,而西方是你要什么就学什么的自由主义。中国教育方法有利于打基础,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由想象力。西方的有利于创造性发挥,但往往学生受制于自己的基础功差,也容易出问题。打基础和发展创造力,这个平衡点如何取得,是大家都在头痛的事情。
在中国有句老话:“教学相长也”,究其两者的优势去寻求教育的突破口,这种观点自是没人的反对,但是具体如何推行?那才是需要我们忖度和思量的。
如何借鉴中西方教育优势,寻求教育突破口?
在西方教育中见长的,莫过于美国的教育。而之所以美国教育发展迅速的一大优势就是资源的丰富性。简言之教育水平的好坏与社会发展密不可分。当然较为突出和明显的是美国的高等教育,单单就这初等教育这块,中国学生的良好基础姿势必不可少的。而对于中西教学相长的具体做法就是做到初等教育阶段讲求“规矩”,对于基础不牢固的孩子讲求创新是行不通的。而在高等教育过渡期,需要做到创新性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管理之间需要做到张弛有度才是最重要的。
结束语:
中西方教育思想以及方式是各自国情条件下,所衍生出的文化产物,各具特色。单一的讲求两者的孰优孰劣是毫无意义的。在世界文化开放交融的大背景下,如何实现教学相长寻求各位的教育突破口才是最重要的。或许西方教育应当多一点规矩,中国教育应当多一点夸奖。至于如何抱我这其中的“度”,就需要做到因人而异了。
更多教育问题相关安全常识,尽在本安全网站人身安全频道!
责任编辑:黄淑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