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手机

男子微信转错钱找专业人士帮忙却又被骗

2017-09-23 09:44:01 来源:法治报
1610人阅读 0条评论
导语:

俗话说“人一天三迷”,有时候会因为大意将钱转账给不认识的人,比如误给别人充了话费,这时候该怎么将钱讨回呢?犯罪嫌疑人王杰、刘明竟想利用这个“机会”,谋求发大财……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随着网络支付平台的兴起,人们在生活中越来越习惯通过手机上安装的微信钱包、支付宝等App  足不出户办理转账业务。

俗话说“人一天三迷”,有时候会因为大意将钱转账给不认识的人,比如误给别人充了话费,这时候该怎么将钱讨回呢?犯罪嫌疑人王杰、刘明竟想利用这个“机会”,谋求发大财……

日前,奉贤区检察院以涉嫌诈骗罪依法将二人批准逮捕。

微信转错钱找“专业人士”帮忙

2017年6月11日,陈涛的一个朋友给陈涛发微信说自己最近手头紧,向陈涛借1000元急用。朋友有难,陈涛二话不说,当即通过微信将钱转账给朋友。转完账后,陈涛问朋友收到钱没有,朋友却说没有,陈涛心想明明转账好了呀,一看转账记录,陈涛才发现,刚把钱转给了另一个跟朋友相同头像的微信好友了。

微信已经成为社交的重要平台,哪怕是泛泛之交,可能都会加个微信好友,很多人甚至从加好友那一刻起就完全没有交流过。陈涛跟这个微信好友并不熟悉,甚至忘记当初是怎么加的微信好友。一方面,陈涛不好意思问这个微信好友把钱要回来,毕竟是自己把钱转错了; 另一方面也怕这个微信好友不承认,引起不必要的争端,最后闹得大家都不好看。抱着试试看的态度,陈涛想到了向百度搜索求救。

陈涛在百度上搜索“微信转错钱怎么办?”网页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解决办法,陈涛从排名靠前的几条里面看到了一个联系电话。心急如焚的陈涛立马拨打了电话,毕竟对于陈涛来说,研究到底通过几个步骤来操作太复杂了,不如直接打个电话找专业人士来解决。

打通电话后,对方自称小王。陈涛向小王讲述了自己遇到的情况,小王表示“小菜一碟”。小王加了陈涛的微信和支付宝,询问陈涛的支付宝内一共有多少余额,陈涛以为是要调查他支付宝的情况,好方便操作之后的事情,就把数额告诉了小王。

之后,小王通过支付宝发了一个二维码给他,让陈涛输入自己支付宝内的余额以及支付密码,陈涛就照做了,支付宝内的6000余元余额就被转出去了。陈涛问小王这是怎么回事?小王解释说要通过转出钱的方式查他转错的那笔钱,事情办成后所有的钱都会一起转回来的。陈涛并没有思考:明明是微信转错的钱,为什么要用支付宝,微信和支付宝本是两个不同的手机软件……

6月12日,陈涛联系小王询问退钱进度,小王说上次的操作不对,这次通过微信发给陈涛一个二维码。陈涛又输入了微信绑定的农业银行的余额以及支付密码,农业银行里的9986元又被转走了。

过了两天,陈涛打电话询问什么时候钱才能转回来,小王说还要再操作一次,陈涛表示自己支付宝和微信绑定的两张银行卡里的钱都被转走了。小王让他绑定其他银行卡。已经入坑的陈涛没办法,只好再将自己的建设银行卡绑定了支付宝,又扫了一次小王发送的二维码,通过余额宝转走了1.9万多元。前前后后,陈涛一共转走了3.5万余元。

过了几天,陈涛越想越不对劲,又打电话给小王。此时,小王的电话已经无法接通,陈涛这时候才想到报警。

90后网上行骗出钱刷百度排名

经查,这个小王叫做王杰,他于2017年4月学习了行骗技术,掌握了“理论基础”的王杰准备另辟门路,不走寻常诈骗路。王杰知道,现在的年轻人大都使用手机支付款项,难免会因一时疏忽转错账,他认为通过这个失误可以给自己找到一条谋财之路。

今年5月,王杰开始实施自己的计划,他先在网上留了电话,然后出钱刷了一个“微信充值不到账”的排名,使自己的联系方式靠前,让用百度搜索“转错账”的人能够第一眼看到他留的电话号码。

王杰出钱购买了4个人的身份证以及实名认证的手机号、支付宝账号,将这些手机号全部绑定在他网上的手机号码。王杰知道自己做的事违法,所以不敢使用真名,也不敢使用自己名下的微信、支付宝以及银行卡,他用购买来的手机号注册了微信号,冒充微信客服进行诈骗。

王杰的邻居刘明知道王杰在网上行骗,想要跟王杰一起发财的他也入伙了。王杰将4个手机号中的2个给刘明,如果王杰在忙无法接电话,3秒后电话会自动跳转到另两个手机号上,由刘明处理。骗来的钱,他们二人平分。

6月11日,王杰接到陈涛的电话,说是他通过微信转账转错人了,要王杰帮他找回来。王杰向陈涛说了事成后收取手续费,二人达成一致。王杰就告诉陈涛需要通过支付宝转回来。心急的陈涛选择相信王杰,按照王杰的指示连续扫二维码,让王杰将自己账户里的钱转走。

其实,王杰、刘明给陈涛的二维码绑定的都是王杰买来的支付宝账号,实名认证的也都是别人的名字。他们根本没有帮陈涛进行追钱的行动,纯粹就是骗钱。而且,为避免被查获,收到钱后,王杰分3次把钱转到其他银行卡内,最后再转账到他哥哥的邮政储蓄卡内。

至案发,王杰、刘明分三次通过二维码骗得陈涛3万余元,其中,刘明单独骗得9986元。

家人眼中的“孝子”被批准逮捕

被警察抓获后,王杰交代了自己的学习骗术的来龙去脉。原来,1994年出生的王杰初中毕业后先是在广东一家工厂打工,一段时间下来,王杰觉得在工厂打工赚不到钱,人也累到不行,实在是不划算,于是就辞职了。之后,王杰辗转找到了一个专门培训诈骗技术的窝点,交钱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开始计划在网上进行电信诈骗

王杰交代,他将诈骗来的钱一部分用来给母亲治病,一部分用来给哥哥的两个孩子交学杂费,以及给嫂子治病,剩下的钱就用于生活开销。

在家人及亲戚邻居的眼中,王杰是一个孝顺顾家有想法的年轻人。只是年轻的王杰在生活的压力下,放弃了用自己的双手致富,妄图通过歪门邪路发大财,不仅害了自己,也让家人跟着操心。

奉贤区检察院认为,犯罪嫌疑人王杰、刘明利用被害人陈涛急于找回汇错款项的心态,分3次骗得陈涛3万多元,二人诈骗他人财物,数额较大,行为针对不特定多数人,有较大社会危险性。日前,奉贤区检察院以涉嫌诈骗罪依法对二人批准逮捕。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检察官说法<<<

近年来,随着信息网络和手机、计算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电信网络侵财行为层出不穷,已成为当前社会的一大公害,但是并非所有电信网络侵财行为都构成诈骗罪。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诈骗罪着眼于权利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对财产进行处分和利用的动态过程,构成诈骗罪要求被害人自愿地或者自觉地交付财产,因此基于被害人的财产处分行为取得财物的,成立诈骗罪。对财产处分行为的认定需要三个要件:财产减损的直接性,是指被害人基于认识错误的行为、容忍或不作为直接造成了自身财产的减损,导致行为人无须采取进一步的举动就足以产生财产损失;处分意识的必要性,首先意味着被害人必须认识到财产转移的外在事实,此外,被害人还必须认识到这种财产转移与自己或者自己支配之下的他人财产相关的性质;财产处分的自愿性,只要被害人在知道有选择余地的情况下处分自己的财产,就应当认定其自愿进行了财产处置。

再高超的诈骗术也难逃法律的制裁。诈骗行为有损社会的诚信意识,给家庭以及整个社会都带来非常大的负面影响。每一个人都应该知道,只有靠脚踏实地才能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才能真正赢得他人尊重。一失足成千古恨,“诈骗犯”的名声会跟随自己一生,甚至会影响到自己的下一代。

现在大家的生活都离不开手机,离不开网络,但是网络上鱼龙混杂,隔着一层屏幕,彼此都不知道对方的真实面目。在生活中一定要保持警惕,遇事要沉着冷静,多与亲人朋友商量,关键时候要寻求真正的专业人士的帮助,切忌盲目相信网络。市民如遇诈骗,一定要在第一时间报警。

佰佰安全网提醒市民,不要轻信陌生人,特别是在无法分辨对方身份是真是假的情况下,不要轻易将自己的个人信息示人,包括自己的手机号、身份证号、银行卡、个人照片等,否则很容易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办理贷款、借款等,导致无法偿还而影响个人信用记录,造成经济损失。下面请看以下佰佰安全网为您带来的安全科普知识,希望对您的生活有所帮助。


责任编辑:刘长利

点赞数 推荐 0
收藏数 收藏 0

关键词

  • 刘明
  • 陈涛
  • 王杰
  • 支付宝
  • 奉贤区
  • 评论
  • 评论
以下网友言论不代表佰佰安全网观点 发表
为更好的为公众说明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本站引用了部分来源于网络的图片插图,无任何商业性目的。适用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之规定。如果权利人认为受到影响,请与我方联系,我方核实后立即删除。

今日关注

佰佰原创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