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手机
猝倒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温室大棚蔬菜苗期猝倒病是蔬菜生产中的重要病害。蔬菜苗期立枯病可危害茄科、瓜类、豆类和十字花科蔬菜等多种作物。那么,猝倒病是什么?有哪些症状?如何防治呢?今天佰佰安全网就着重讲解相关的生物灾害安全小知识

什么是猝倒病?

猝倒病又名卡脖子病、小脚瘟和掉苗等。多从种子发芽到幼苗出土前染病,造成烂种烂芽。幼苗子叶期到2片真叶时最易发病,幼茎基部病斑呈水渍状黄褐色,并很快缢缩成线状,使幼苗或子叶依然青绿而倒折,故称猝倒病。最后腐烂或干枯。在苗床湿度高时,病苗及其附近土壤表面长出一层白色棉絮状菌丝体。

猝倒病的病原

由腐霉属(Pythium)、 疫霉属(Phytophthora)、丝核属(Rhizoctonia)等真菌引起的苗期植物病害。可影响幼苗生长,严重时造成缺苗甚至毁种。 不同种类的真菌引起不同的症状。腐霉属和疫霉属侵染幼苗的茎基部呈水渍状变软,使之迅速萎蔫,最后茎基部呈线状缢缩。有时子叶尚未表现症状即已倒伏,故名猝倒。以瓜类幼苗最常见。

猝倒病的症状是什么?

幼苗大多从茎基部感病(亦有从茎中部感病者),初为水渍状,并很快扩展、溢缩变细如“线”样,病部不变色或呈黄褐色,病势发展迅速,在子叶仍为绿色、萎蔫前即从茎基部(或茎中部)倒伏而贴于床面。苗床湿度大时,病残体及周围床土上可生一层絮状白霉。出苗前染病,引起子叶、幼根及幼茎变褐腐烂,即为烂种或烂芽。病害开始往往仅个别幼苗发病,条件适合时以这些病株为中心,迅速向四周扩展蔓延,形成一块一块的病区。

猝倒病的发病条件与规律

本病由鞭毛菌亚门真菌瓜果腐霉菌侵染所致。病菌以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可营腐生生活。条件适宜时卵孢子萌发,产生芽管,直接侵入幼芽,或芽管顶端膨大后形成孢子囊,以游动孢子借雨水或灌溉水传播到幼苗上,从茎基部侵入。湿度大时,病苗上产生的孢子囊和游动孢子进行再侵染。病菌虽喜34℃高温(30~36℃),但土温15~20℃时繁殖最快,在8~9℃低温条件下也可生长,故当苗床温度低,幼苗生长缓慢,再遇高湿,则感病期拉长,特别是在局部有滴水时,很易发生猝倒病。

尤其苗期遇有连续阴雨雾天,光照不足,幼苗生长衰弱发病重。当幼苗皮层木栓化后,真叶长出,则逐步进入抗病阶段。病菌以卵孢子或菌丝在土壤中及病残体上越冬,并可在土壤中长期存活。主要靠雨水、喷淋而传播,带菌的有机肥和农具也能传病。病菌在土温15-16℃时繁殖最快,适宜发病地温为10℃,故早春苗床温度低、湿度大时利于发病。光照不足,播种过密,幼苗徒长往往发病较重。浇水后积水处或薄膜滴水处,最易发病而成为发病中心。

猝倒病的危害性

猝倒病危害特点是发病初期,幼苗茎基部呈水渍状病斑,接着病斑迅速绕茎一周,逐渐变成黄褐色,进而干枯、缢缩成线状后,幼苗倒地死亡。由于病情发展快,幼苗倒地死亡时叶片仍然青绿,故称猝倒,轻者引起苗床成片死苗缺苗,发病严重时可引起苗床大面积死苗。

猝倒病的防治措施

1、选择床土

选用不带菌富含有机质的沙壤地,加入适量草木灰、沙6-7成与腐熟的有机肥混均匀,按每立方米加入2千克的氮磷钾复合肥配制成营养土,厚度10cm。

2、床土消毒

每平米床施用40%甲醛水剂40毫升兑水3升,均匀喷洒苗床,然后用塑料薄膜将床土盖严,闷4-5天后除去覆盖物,耕松放气2周后进行播种。

3、采用新技术育苗

改传统的冷床为电热线温床育苗,可使苗床病害明显减轻。可用营养盘、营养钵、营养方进行护根育苗,可起到防病和定植后保全苗的效果。

4、加强苗床管理

床土平整,结构松软,保水畜肥。播种密度适宜,播后、苗前要增温促齐苗,白天保持室温28-30℃,夜间不低于20℃,地温保持在16℃以上。出苗后逐步降温,防止徒长。晴天勤喷细水,保持床面不干即可。后期适时降温炼苗。阴天适时适度放风排湿,防止幼苗徒长染病。

5、药剂防治

右用15%的恶霉灵(土菌清)水剂450倍液或72.2%的霜霉威水剂600倍液;72%霜脲• 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4%恶霉• 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加58%的甲霜• 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平方米喷啉兑好的药液2-3升。视病情酌情喷淋。

总而言之,防控蔬菜苗期猝倒病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注意源头控制,这样才可以尽可能使幼苗免受病害侵扰。


责任编辑: 陈淼琪

科普

科学知识改变你我生活普及安全畅享平安幸福

佰佰安全网原创出品公众号: bbanqw

二维码
推荐 0
收藏 0
  • 评论
  • 评论
以下网友言论不代表佰佰安全网观点 发表
为更好的为公众说明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本站引用了部分来源于网络的图片插图,无任何商业性目的。适用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之规定。如果权利人认为受到影响,请与我方联系,我方核实后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