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手机
社区避难设施建造与使用

当近期一起又一起事故不断的发生,我们还没有走出上一个事故、灾难阴霾的时候;我们真的应该静下心来,好好反思,当事故发生的时候应该怎么样尽可能的减少伤害,提前做好相应的应急防护准备?而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与建设,是提高城市综合防灾能力、减轻灾害影响、增强政府应急管理工作能力的重要举措。本文佰佰安全网来讲讲有关社区避难设施建造与使用的社区环境安全小知识

什么是社区应急避难设施?

应急避难设施指利用城市公园、绿地、广场、学校操场等场地,经过科学的规划与管理,为疏散人群提供安全避难、满足基本生活保障及救援、指挥的场所。

应急避难设施又可进一步分为临时应急避难设施和长期应急避难设施。

而社区应急避难设施是指为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经规划、建设,具有应急避难生活服务设施,可供居民紧急疏散、临时生活的安全场所。

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与建设原则

(一)以人为本。以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准绳,充分考虑居民居住环境和建筑情况,以及附近可用作避难场所场地的实际条件,建设安全、宜居城市。

(二)科学规划。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作为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划应当与火车西站总体规划相一致,并与火车西站总体规划同步实施。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要合理制订近期规划与远期规划。近期规划要适应当前防灾需要,远期规划要通过城市改造和发展,形成布局合理的应急避难场所体系。

(三)就近布局。坚持就近就便原则,尽可能在居民区、大型公用建筑等人群聚集的地区多安排应急避难场所,使居民可就近及时疏散。

(四)平灾结合。应急避难场所应为具备多种功能的综合体,平时作为居民休闲、娱乐和健身的活动场所,配备救灾所需设施(设备)后,遇有突发重大灾害时作为避难、避险使用,二者兼顾,互不矛盾。

(五)一所多用。应急避难场所应具有抵御多灾种的特点,即在突发地震、火灾、水灾、战争等事件时均可作为避难场所。但多灾种运用时,应考虑具体灾害特点与避难需要的适用性,注意应急避难场所的区位环境、地质情况等因素的影响。

城市社区避难设施的建设要求

1、城市社区应急避难场所项目构成应包括避难建筑、避难场地和应急设施。

2、避难建筑应根据灾害种类,合理设置应急避难的生活服务用房和辅助用房。其中:

生活服务用房可包括应急避难室、医疗救护室、物资储备室。

辅助用房可包括值班室、公共厕所。

3、城市社区应急避难场所的场地应包括应急避难区、应急管理区、应急医疗救护区、应急公厕、应急供电、应急供水等用地。

4、城市社区应急避难场所的应急设施应包括应急供电、应急供水、应急广播等设施。

5、城市社区应急避难场所的选址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遵循场地安全、交通便利和出入方便的原则,并满足以下条件:

一、应选择地形较为平坦、空旷,易于排水,适宜搭建帐篷的场地;

二、宜与城市应急疏散道路相连,利于人员和车辆进出;

三、应便于应急供水、应急供电等设施接入的地段;

四、应处于周边高层建筑、高耸构筑物的垮塌影响范围之外。

6、社区应急避难场所应优先选择街区公园、街区广场、社区绿地、社区服务中心、中小学校等公共设施,并应按照避难要求进行改造建设,使之符合避难场地和避难建筑的要求。

7、 社区应急避难场所的服务半径应以避难人员步行10~15分钟能到达避难场所入口为原则确定,且不宜超过1000米。

8、 社区应急避难场所内应有两条及以上方向不同的安全通道与外部相通,其中主通道的有效宽度不应小于4米,次通道的有效宽度不应小于2.5米。

社区避难场所的建筑与设施要求

第一、避难建筑宜为低层建筑。与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合建时,应急避难室应设在建筑物低层,并应符合无障碍设计要求。

第二、城市社区应急避难场所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的相关规定;抗震设防标准为重点设防类。

第三、避难建筑应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有关设施的配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的相关规定。避难建筑至少设2个安全疏散出口,多层避难建筑至少设2部安全疏散楼梯。

第四、避难场地应具备良好的给水排水条件,满足给水排水要求,提供生活饮用水,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的规定。也可设置临时性贮水设施,贮存桶装、瓶装饮用水。

第五、城市社区应急避难场所宜结合现有生活污水排水设施设置公共(或应急)厕所。公共(或应急)厕所内应设盥洗槽、洗手盆、水嘴和便器。避难场地盥洗槽、洗手盆、水嘴数量按每100避难人数不应少于1个设置,大便器数量宜不少于避难人数的1.0%,男女比例宜为1:2且应男女分设,必要时也可采用移动式简易厕所。

第六、应急避难场地的供配电设施宜利用周边建筑供配电设施或设专用的供配电设施。避难建筑、应急避难室宜按二级及以上负荷供电。

第七、室外设置的供配电设施应采取抗震、防雨水、防晒、防冻等防护措施。供配电线路宜敷设预留到避难场地各功能区,供电容量应满足各功能区照明和设备运行的需求。

第八、城市社区应急避难场所应设置应急照明。应急电源可利用周边建筑的现有设施,并可装配临时发电机和蓄电池。

第九、城市社区应急避难场所的防雷措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的要求。

第十、避难场所应设置区域位置指示和警告标识,并宜设置场所设施标识。

社区避难设施什么时候使用?

应急避难场所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一项灾民安置措施,是现代化大城市用于民众躲避火灾、爆炸、洪水、地震、疫情等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安全避难场所。紧急时避难,闲时利用应急逃生模拟平台宣传应急逃生知识。

应急避难场所的修建,说明政府管理中一个科学、透明的灾害处理方式和城市危机管理的意识正在形成。假如发生不可避免的灾害,假如灾难来临,比如地震或火灾等,那么,这些越来越多的“应急避难所”,就将成为一个能为千万人提供生命线的避难场所,成为呵护生命的公园。

一般分布在城郊区,一旦发生地震及其他灾害,市民可疏散到附近的紧急避难场所避险。

应急避难所必须在闲时利用微救应急逃生模拟平台宣传应急逃生知识,让应急避难所一处多用,提升市民防灾应急意识。

总结: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应急避难所共有应急棚宿区、应急医疗救护、应急物资供应、应急供水、应急供电、应急厕所等多种应急避难功能。希望大家可以提高防灾意识,社区要建设更多避难设施来做好抗灾防灾准备。


责任编辑: 陈淼琪

科普

科学知识改变你我生活普及安全畅享平安幸福

佰佰安全网原创出品公众号: bbanqw

二维码
推荐 0
收藏 0
  • 评论
  • 评论
以下网友言论不代表佰佰安全网观点 发表
为更好的为公众说明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本站引用了部分来源于网络的图片插图,无任何商业性目的。适用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之规定。如果权利人认为受到影响,请与我方联系,我方核实后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