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手机
地震的破坏力有多强?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目前人类尚不能阻止地震的发生。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了解有关地震破坏力方面的地质灾害小知识,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下面佰佰安全网就来详细讲解下吧!

地震的概念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发生地震的成因  

地球表层的岩石圈称作地壳。地壳岩层受力后快速破裂错动引起地表振动或破坏就叫地震。由于地质构造活动引发的地震叫构造地震;由于火山活动造成的地震叫火山地震;固岩层(特别是石灰岩)塌陷引起的地震叫塌陷地震。

地震是一种及其普通和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但由于地壳构造的复杂性和震源区的不可直观性,关于地震特别构造地震它是怎样孕育和发生的,其成因和机制是什么的问题至今尚无完满的解答,但目前科学家比较公认的解释是构造地震是由地壳板块运动造成的。

由于地球在无休止地自转和公转,其内部物质也在不停地进行分异,所以,围绕在地球表面的地壳,或者说岩石圈也在不断地生成、演变和运动,这便促成了全球性地壳构造运动。关于地壳构造和海陆变迁,科学家们经历了漫长的观察、描述和分析,先后形成了不同的假说、构想和学说。板块构造学说又称新全球构造学说,则是形成较晚(上世纪60年代),已为广大地学工作者所接受的一个关于地壳构造运动的学说。

地震的破坏力有多强

地震的破坏力究竟有多强?看了下面的地震等级及破坏力对照表您就一目了然了。

程度   里氏震级   地震影响   发生频率

极微   2.0以下 很小,没感觉  约每天  8,000

甚微   2.0-2.9  人一般没感觉,设备可以记录 约每天 1,000

微小   3.0-3.9  经常有感觉,但是很少会造成损失 估计每年49,000

    4.0-4.9     室内东西摇晃出声,不太可能有大量损失。当地震强度超过4.5时,已足够让全球的地震仪监测得到。 估计每年6,200

    5.0-5.9 可在小区域内对设计/建造不佳的建筑物造成大量破坏,但对设计/建造优良的建筑物则只会有少量损害。 每年800

    6.0-6.9 可摧毁方圆100英里以年内的居住区。 每年120

甚强 7.0-7.9 可对更大的区域造成严重破坏。 每年18

极强 8.0-8.9 可摧毁方圆数百英里的区域。 每年1

超强 9.0及其以上 每201

地震有强有弱,用以衡量地震强度的标尺就是震级,震级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出来,其大小与地震中释放能量有关,能量越大震级越高。

里克特把地震震级从低到高分为110级。

在地震表上,每个级别都比上一级地震的运动和强度增加10倍。

中度地震始于里氏5.0级,超过里氏6.0级就是强烈地震,可以造成现代建筑的损坏。达到里氏7.0级或者更高,就是大型地震,所造成损害范围通常达到数百公里。

地震会造成哪些灾害?

地震所造成的直接灾害有:

由建筑物的倒塌等直接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

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破坏,如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等等。

地面破坏,如地面裂缝、塌陷,喷水冒砂等。

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如山崩、滑坡等。

海啸、海底地震引起的巨大海浪冲上海岸,造成沿海地区的破坏。

此外,在有些大地震中,还有地光烧伤人畜的现象。

地震的直接灾害发生后,会引发出次生灾害。有时,次生灾害所造成的伤亡和损失,比直接灾害还大。1932年日本关东大地震,直接因地震倒塌的房屋仅1万幢,而地震时失火却烧毁了70万幢。

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主要有;

火灾,由震后火源失控引起;

水灾,由水坝决口或山崩壅塞河道等引起;

毒气泄漏,核泄漏等,由建筑物或装置破坏等引起;

瘟疫,由震后生存环境的严重破坏所引起。

面对地震灾害我们怎么办?

做好抗震准备

储备必要物品。地震灾害发生时,受灾人员很可能在最初的72小时之内得不到任何救助,所以平时做一些适当的应急储备很有必要。重要的物品包括:水,每人每天至少需储备3.8升水,并按此标准一次备够72小时之用;食品,最好选择无盐饼干、全麦麦片、富含流质的罐装食品、听装果汁等食用方便、易储存且不易让人感到口渴的食品;用于御寒的衣被;应急灯和备用电池;工具,比如用来关闭水、电、气阀门的管钳和扳手,用来呼救的哨子等。此外,还应准备便携式收音机、急救药箱、灭火器、卫生用品、现金、重要文件备份等。

排查灾害隐患。平时,应有意识地多在居住地和办公场所巡视,及时发现危险隐患并设法排除。比如,书架、橱柜、定制组合柜等又高又重的家具,在地震中可能会倒塌;热水器可能从管道上脱离并碎裂;容易发生位移的物品可能扯坏、压坏煤气管道或电线;悬挂在高处的盆栽植物、挂在床上方较重的相框有可能脱钩坠落;柜子剧烈晃动时插销可能会松动打开;开放式储物架上的物品可能会坠落摔碎;油漆、清洁剂等易燃液体放在室内可能爆燃等等。我们在布置居室和办公场所时一定不要只图方便和美观,保证安全更重要。

进行抗震演练。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一般只有10余秒的时间,当发现房屋开始摇晃时,第一时间就能确知去哪儿躲避非常重要。一般来说,坚固的家具下面或旁边、有支撑的拱廊下、紧贴内部承重墙的地方都是较为安全的地点,而窗户、悬挂物件、镜子以及较高的未固定家具边则很危险。抗震演习可以通过亲身体验来掌握并巩固这些知识,对儿童尤其重要。地震发生时,还应尽可能关闭家中的水电设施,平时就要教会家庭成员如何关闭燃气阀门、电闸以及水阀。

临危不乱,安全度过地震

地震中的伤亡,大多数是在人们慌乱逃生、进出建筑物时被坠物击中造成的。因此,地震发生时,首先要保持镇定,采取科学的应对措施,而不是一味逃跑。

如在室内,若来不及迅速逃离时,应首先寻找掩护,躲在写字台、桌子或者长凳下的空间,双手抓牢固定物体。如果附近没有写字台或桌子,则用双臂护住头部、脸部,蹲伏在房间的角落。如果在床上,要迅速抓紧枕头保护住头部,还要避开上方有可能坠落的重型灯具。牢记一定要远离玻璃制品、建筑物外墙、门窗以及其他可能坠落的物体。在晃动停止并确认户外安全后,迅速离开房间,但不要使用电梯。如果在室外,则应待在原地不动,注意远离建筑区、大树、街灯和电线电缆。如果在行进的汽车上,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尽快靠边停车,留在车内。不要把车停在建筑物下、大树旁、立交桥或者电线电缆下,更不要试图穿越已经损坏的桥梁。如果地震中不幸被困在废墟下,切勿慌乱,应一方面观察有无逃离通道,一方面等待救援,同时尽量不要盲目向周围移动,以免扬起灰尘。用手帕或布遮住口鼻,保护呼吸道。

地震过后,很可能造成燃气泄漏,所以不能点火柴。可敲击管道、墙壁或者使用哨子引起救援人员注意。为了避免消耗体能,在其他方式都不奏效的情况下再选择呼喊。

掌握技巧,科学自救互救

地震中被埋在废墟下的人员,即使身体没有受伤,也可能产生恐惧心理,因此首先要坚定求生信念,相信能脱离危险。应想办法将手与脚挣脱开来,并利用双手和可以活动的其他部位清除压在身上的各种物体。用砖块、木头等支撑住可能塌落的重物,尽量将“安全空间”扩大些,保持足够的空气呼吸。无力自救时,应尽量减少体力消耗,坚持的时间越长,获救的可能性越大。

地震后救人,应当先从最近处救起,以节约时间,减少伤亡。营救被压或掩埋的伤员时,应先确定其头部位置,使头部暴露,迅速清除口鼻内的尘土,再使胸腹部暴露。有些伤势不重者,可帮他暴露头部和胸腹部后,让其自救脱离险境,这样可以争取时间抢救更多的人。伤者不能自行出来的,不要强拉硬拖,应尽量充分暴露全身后再扒出。发现有呼吸心跳停止的伤员,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对开放性伤口,应迅速清除伤口周围泥土和污物,用塑料和其它洁净物品包扎、止血。对四肢骨折的伤员,应尽快选择一切可利用的方法对伤肢进行固定,然后迅速转送医院。在黑暗处长时间被困的人,出来后要避免强光刺激。长时间处于饥饿的人,不能一下子喂给过多食物。

仔细排查,防止次生灾害

地震过后,要尽早对房屋和周围环境进行排查,以减少次生灾害发生。检查建筑是否有裂缝和损坏,如果有坍塌的迹象,要迅速撤离。如果进屋检查,要提前打开手电筒,防止火花引燃可能已经泄漏的煤气。首先检查燃气管道、电线和水管、电器的受损情况。如果闻到煤气味,或看到管道破裂,要关掉从外面进屋的煤气管道的主阀门,千万不要点燃火柴来寻找燃气泄漏处。不要拨动电源开关或使用电器,防止产生火花。

如果室内电线受损,要切断电源,切莫触摸掉落的电线或受损的电器。检查水管与下水管道,塞好浴缸与水槽的下水口,以免污水倒流。清除溢出的药品、漂白剂、汽油和其他易燃易爆液体。检查壁橱时开门要当心,注意躲避架上可能掉落的物品。注意余震,虽然余震一般较主震弱,但也足以造成进一步损害。

总结:由于大地震突发性强,它不仅会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巨大的经济损失,往往还会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对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的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造成巨大冲击。一次地震的破坏区域虽然有限,但有感范围却很大,波及面广,对人们心理上的影响也比较大,这些都可能造成深远的社会影响。希望可以引起重视,共同抵御地震自然灾害。


责任编辑: 陈淼琪

科普

科学知识改变你我生活普及安全畅享平安幸福

佰佰安全网原创出品公众号: bbanqw

二维码
推荐 0
收藏 0
  • 评论
  • 评论
以下网友言论不代表佰佰安全网观点 发表
为更好的为公众说明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本站引用了部分来源于网络的图片插图,无任何商业性目的。适用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之规定。如果权利人认为受到影响,请与我方联系,我方核实后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