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手机
腮腺炎患者饮食禁忌

很多年轻的父母,对腮腺炎仅存着儿时染病的记忆,可对于这种疾病的危害、预防及治疗却知之甚少。甚至于得了腮腺炎饮食应该禁忌什么也浑然不知,今天佰佰安全网小编就来给您讲讲相关的腮腺炎知识吧!

有关腮腺炎的简介

腮腺是涎液腺中最大的腺体,位于两侧面颊近耳垂处,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可以一侧或两侧。病因为感染性、免疫性、阻塞性及原因未明性炎症肿大等。最常见为感染引起的腮腺炎,多见于细菌性和病毒性。细菌性腮腺炎主要表现为发热、腮腺局部红、肿、热、痛,白细胞计数增多,病变进入化脓期,挤压腮腺可见脓液自导管口流出。

病毒性腮腺炎,最常见为流行性腮腺炎,还可见其他病毒感染引起的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为腮腺的非化脓性肿胀并可侵犯各种腺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心、关节等几乎所有器官,常可引起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等并发症,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力。

腮腺炎患者有什么症状表现?

患者大多无前驱期症状,而以耳下部肿大为首发病象,少数病例可有短暂非特异性不适(数小时至2天),可出现肌肉酸痛、食欲不振、倦怠、头痛、低热、结膜炎、咽炎等症状。近10多年来我国流腮病情较前加重,表现为热程长,并发症增多,住院患儿占门诊患儿的比例也增高。

而腮腺炎患者在饮食上不能随意进食,应该有禁忌,那么,腮腺炎患者该怎样正确饮食呢?

腮腺炎患者应怎样饮食?

一般来说,患腮腺炎均应有食物禁忌,但患者及家属均不知如何控制饮食,部分家长因对饮食不加以控制,而使患者病情加重或病程延长,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有句成语说得好;津津有味,说明有味道的东西可以引起人们的食欲,口腔唾液量分泌增多,而腮腺炎患者由于腮腺感染病毒引起相应的脏器肿胀,同时其排泄唾液的导管也出现肿胀,排泄不畅,势必引起相应的腮腺肿胀加重。根据其相应的知识,饮食上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

腮腺炎患者饮食禁忌什么?

1、忌吃冷饮,腮腺炎患者多会出现高烧现象,不宜多饮过冷的食品,会造成消化系统障碍。

2、忌坚硬之物,坚硬之物必须用力咀嚼,腮腺炎患者由于腮腺部及颈下淋巴结肿大,嚼食即会引起疼痛。

3、忌吃辛辣之物,咖喱、辣椒、辣酱、辣油、茴香、芥末、五香粉、桂皮、生姜、浓汤等辛辣厚味之物应禁吃,以免引起发炎之处病情加重,疼痛难耐。

4、忌长纤维蔬菜,如芹菜、竹笋,毛笋、冬笋、韭菜、蒜苗、豆芽、菠菜、黄瓜、蕹菜等都需用力咀嚼后才能下咽,腮腺炎患者腮部肿胀时必须忌食.消肿后应煮烂食用。

5、忌兴奋之物,咖啡、浓茶皆为兴奋之物,体温升高者不可服用,否则会引起躁动不安,患者难以安静入睡,导致病情波动。茶叶中的茶碱还能升高体温,并会降低解热药的药理作用。

6、忌吃酸性食物,腮腺炎患儿的饮食必须清淡,过甜、过咸的食物都会刺激腮腺而引起唾液排泄障碍,使病情加重。酸性食物如醋、糖醋炒菜、酸梅汤等都会使唾液增加而加重腮腺的负担。

护理腮腺炎患者还应注意什么?

1、降温

保证休息,防止过劳。发热伴有并发症者应卧床休息至热退。鼓励患儿多饮水以利汗液蒸发散热。监测体温,高热可采用头部冷敷、温水或醇浴进行物理降温或服用适量退热剂。

2、预防感染的传播

对患儿应采取呼吸道隔离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止。对其呼吸道的分泌物及其污染的物品应进行消毒。在流行期间应加强托幼机构的晨检。对易感儿可接种腮腺炎减毒活疫苗,采用皮内、皮下接种或喷鼻、气雾法,90%可产生抗体。

3、减轻疼痛

保持口腔清洁,预防继发感染。腮腺肿痛,影响吞咽,口腔内残留食物易致细菌繁殖,应经常用温盐水漱口,不会漱口的幼儿应帮助其多饮水。做好饮食护理,患儿常因张口及咀嚼食物使局部疼痛加重,应给予富有营养、易消化的半流质或软食。不可给予酸、辣、硬而干燥的食物,否则可引起唾液分泌增多,排出受阻,腺体肿痛加剧。腮腺局部冷敷,使血管收缩,可减轻炎症充血程度及疼痛。亦可用如意金黄散调茶水或食醋敷于患处,保持局部药物湿润,以发挥药效,防止干裂引起疼痛。

4、家庭护理指导

单纯流行性腮腺炎患儿可在家隔离治疗护理,须指导家长作好隔离、用药、饮食、退热等护理,并学会观察病情,一旦出现严重症状,立即就诊。

5、病情观察

脑膜脑炎多于腮腺肿大后1周左右发生,患儿出现持续高热、剧烈头痛、呕吐、颈强直、嗜睡、烦躁或惊厥。应密切观察,及时发现。于以相应消减护理。

也许成年人看后会明白,但儿童却不懂这些,希望各位家长了解这些腮腺炎饮食禁忌的疫情灾害知识后,可以在孩子患腮腺炎后,在其饮食上多加注意。


责任编辑: 陈淼琪

科普

科学知识改变你我生活普及安全畅享平安幸福

佰佰安全网原创出品公众号: bbanqw

二维码
推荐 0
收藏 0
  • 评论
  • 评论
以下网友言论不代表佰佰安全网观点 发表
为更好的为公众说明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本站引用了部分来源于网络的图片插图,无任何商业性目的。适用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之规定。如果权利人认为受到影响,请与我方联系,我方核实后立即删除。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