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手机
第196期

太原千年石窟遭涂鸦 游客为何如此任性


导语

  近日,山西省太原市上千年历史的天龙山石窟内被各种签名、涂鸦附于墙体。据了解,天龙山石窟位于太原市西南四十公里处的天龙山腰,历史上曾是北齐皇帝高洋之父高欢的避暑宫。游客为什么会在如此古迹上刻划?这种不文明行为还受到什么法律处罚?下面,佰佰安全网小编为您解析。

天龙山石窟位于太原市西南四十公里处的天龙山腰,历史上曾是北齐皇帝高洋之父高欢的避暑宫。四周山峦起伏,遍山松柏葱郁,山头龙王石洞泉水荡漾,山前溪涧清流潺潺。可是近日,有网友爆料称这座千年石窟遭到涂鸦破坏,破坏程度令人震惊。中国游客为什么喜欢在风景名胜上刻划?这种不文明行为还受到什么法律处罚?下面,佰佰安全网小编为您解析。

太原千年石窟遭游客涂鸦

2016年2月19日,山西省太原市上千年历史的天龙山石窟内被各种签名、涂鸦附于墙体,不少涂鸦都是一层覆盖一层,破坏程度令人震惊。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天龙山石窟正在进行维护、清洁等工作,施工结束后,天龙山石窟将以全新的风采与广大海内外游客见面。

太原千年石窟遭涂鸦 游客为何如此任性

据了解,天龙山石窟位于太原市西南四十公里处的天龙山腰。天龙山,原名方山,海拔高达一千七百米。这里风光秀丽,历史上曾经是北齐皇帝商欢的避暑宫。由于北齐时山下兴建了天龙寺,后人就习惯地称之为天龙山了。

太原千年石窟遭涂鸦 游客为何如此任性

天龙寺,宋代易名为圣寿寺,一九四八年失火,寺庙被焚毁。一九八一年,搬迁太原南郊南大寺于山上,现已修葺一新。天龙山石窟创建于东魏(公元534—550年),高欢在天龙山开凿石窟,高欢之子高洋建立北齐的晋阳为别都,继续在天龙山开凿石窟。隋代杨广为晋王,继续开凿石窟,唐代李渊父子起家于晋阳,建造石窟达到高峰。

类似事件盘点

盗墓笔记小说粉丝偷盗国家重点保护文物被捕

一本风靡一时的盗墓题材小说,让几名忠实粉丝聚到了一起,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们不仅没有正确的对待小说中的内容,反而不惜触犯法律偷盗国家重点保护文物。

西安杨贵妃雕像遭游客胸袭

陕西西安华清池景区内的杨贵妃雕像在五一小长假期间遭缺德游客“胸袭”及“非礼”。浙江省杭州市的西湖宝石山景区,则有人冒险攀爬山崖“走捷径”,当中甚至有家长带同子女一起,险象环生。

山西国家级文物古建遭疯狂偷盗 商贩月进上千万

据报道,天仙庙门前被列为国家级保护文物的石雕石狮子,如今竟被洗劫一空。偷盗肆虐,古建惨败不堪。记者找到交易黑市,看到古宅,柱础、门墩、拴马石等上万件老物件,生意火爆,商贩月进上千万。

女雕像被袭胸掉色市民无奈为其遮羞

2015年6月7日,有网友反映,曾被媒体报道过昆丽河畔常年被“袭胸”的女雕塑被人裹上了床单。记者再次来到昆丽河畔,看到女雕塑的胸部和下半身,被人围上了粉色的床单,之前被路人“袭击”的部位,已经被全部遮住。

多处景点和文物惨遭路培国刻字 网友一片声讨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前出师表》石刻,被一名游客恶意刻字“路培国一游”,并刻明时间,显示为2015年4月30日。碑文遭路培国刻字一事在网上引起关注,并有网友举报,这个叫“路培国”的三年前曾在杨升庵的《临江仙》上题字!

故意破坏文物或担刑责

我国法律规定,故意破坏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者名胜古迹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在文物上随意刻画、涂污或造成损坏的,也会受到法律相应的处罚。如《刑法》第三百二十四条第一款规定,故意损毁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者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而《文物保护法》第六十六条也规定,刻划、涂污或者损坏文物尚不严重的,或者损毁有关单位设立的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的,由公安机关或者文物所在单位给予警告,可以并处罚款。

太原千年石窟遭涂鸦 游客为何如此任性

另外,《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刻划、涂污或者以其他方式故意损坏国家保护的文物、名胜古迹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这里的“刻划”行为,是指在文物、名胜古迹上面用各种硬物(包括笔、尖石块、各种金属等)刻写、凿划的行为。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在游览观光文物遗址或名胜古迹的同时,总不忘留几笔以作纪念。如“某某到此一游”,或者诗性大发,题上一首打油诗等,使本来庄严古朴的文物或古建筑被刻划得伤痕累累。国家为保护文物,经常划拨巨额资金对古建筑和国家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修缮,我们每个公民应当自觉爱护受国家保护的文物。而“涂污”行为,是指各种涂料、油漆或软性笔在文物上进行涂抹的行为。比如往古建筑上泼洒污物、乱涂乱画等行为。该法条还规定了“以其他方式损坏国家保护的文物、名胜古迹”的行为。所谓“以其他方式”是指除了刻划、涂污以外的方式。“以其他方式”是一种概括性的规定,它概括了除去所列举的两种以外的所有的损坏文物、名胜古迹的方式。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本项所列举的损坏文物、名胜古迹的行为是一种故意的行为。如果出于过失,则不构成本项规定的妨害文物管理的行为。比如,由于不小心将污物、油漆等溅洒到文物或古建筑上等。

国家级保护文物是指《文物保护法》第二条所规定的下列文物:(一)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壁画;(二)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三)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四)历史上各时代重要的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和图书资料等;(五)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

法律明确规定受国家保护的文物范围的目的,就是让每个公民认识文物的历史价值,能自觉地保护文物。文物由于具有历史的痕迹和本身具有的鉴赏价值,一直被国家作为保护对象。但由于文物一般年代久远,有的本身又很脆弱,容易被毁损,加上文物比较稀有,所以更应当加以珍惜和爱护。爱护文物应当成为每个公民的责任。

中国游客为什么喜欢在风景名胜上刻划?

文物保护意识不强

我国虽是文明古国,有数千年历史,文物遗迹众多,然而文物保护意识却是近些年才兴盛起来的。当然,确切论来,近代以来我国不乏呼吁文物保护的知识分子,如康有为曾说“古物存,可令国增文明;古物存,可令民知敬贤英。”然而这样的呼吁由于时势动荡,民智未开,并未普及到普通民众中。直到建国后,形势稳定,文物古迹保护才提上日程。然而不幸的是,建国后我国又面临发展与保护的矛盾,民众心里更渴望的是摆脱自己国家贫困落后的面貌,加速将我国从一个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追赶西方。于是两者权倾之下,保护古迹文物被民众无情舍弃。许多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世界文化遗产等在经济建设中遭到了无情的破坏,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轰然倒塌,不复存在。文革时期破四旧,文物古迹更是被视为封建残余,被毁文物不计其数。直到改革开放后,我国才公布比较完整的文物保护法。然而这样的法规在普通民众中却未能激起多少涟漪,其中没有多少能被强制执行的惩罚措施,各种文物古迹保护规定散落不同的法律法规及通知中,且存在多头管理,故而一直得不到有效执行,更得不到民众重视。

从政府角度来看,虽然我国文物保护法正在逐渐完善,重视度也在逐渐提升,然而整体上说来文物保护投入力度仍旧不大。而且在这样市场经济观念席卷上下的时代,人们评价一事物时总要与市场挂钩,利益至上;再加上人文社会科学理论与知识的缺乏以及思想观念上的文化差异,我国上至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下到商家企业、平民百姓,或从发展地方经济、旅游事业,或从保护的方式方法,或从个人喜好等不同侧面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存在着轻视乃至不屑的状况,使得保护工作的开展困难重重。

这样普遍的文物保护意识的缺席,导致人们在旅游中对文物古迹也不够重视,只将其当做自己出门旅游的一个装饰,更别谈尊重古迹了。

游客虚伪心理作祟

纵观媒体曝光的刻字行为主体,年龄从未成年,到成年人皆有,然而这样的行为却反映了游客心理的一种不成熟。这是一种寻求证明自我存在、向旁人炫耀自我的行为。

太原千年石窟遭涂鸦 游客为何如此任性

现阶段对于我国公民来说,旅游是一种新时尚,对于满足公民自身精神文化追求有极大的作用。一个人出游经历丰富,往往能引起别人欣羡的眼光,同时也能佐证自己的生活品质。于是很多人在无形中就形成了这样的炫耀心理。正如孙悟空在佛祖手指上写下“到此一游”来证明自己曾到过此处一样,许多人借着刻字,证明自己曾游历此处,向后来者表明我先于你,向亲朋炫耀,我曾游历某处文化古迹等。

还有部分年轻人,出于模仿或者攀比的心理,看到旁人曾在古迹上刻字,于是兴致一来,又见周边无人注意,也模仿先来者。再或者模仿以前文人骚客,自诩风流的题上自己的大名,殊不知人家是名流千古,自己却是遗臭万年。而且对于年轻群体来说,因为年轻气盛,攀比心强,旅游消费又是比较高的消费,在自己朋友圈中是很好的谈资,故而也助长了他们的这种不文明行为。

惩罚监控措施不足

对比国外,我国法律对在古迹上刻字行为的惩戒非常仁慈。国家旅游局在今年五一前出台了《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游客不文明行为”即“游客在旅游活动中,因违反法律、法规及公序良俗等受到行政处罚、法院判决承担法律责任,或造成严重社会不良影响的行为”。违反旅游目的地社会风俗、民族生活习惯;损毁、破坏旅游目的地文物古迹等都被列入不文明行为记录中。游客不良信息将会保存一至两年,会影响到游客再次旅游,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出境、银行信贷等。可以说,这样的办法对游客震慑大于惩罚,一定程度上减少游客比较明显的不文明行为,导游在和游客讲注意事项时也能比较有底气,和之前软性的道德谴责相比,更能起作用。

太原千年石窟遭涂鸦 游客为何如此任性

同时,4月24日,国家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15)修正》,其中第66条规定:刻划、涂污或者损坏文物尚不严重的,由公安机关或者文物所在单位给予警告,可以并处罚款。这条规则同时也对游客起了警告作用。在此之前该法第66条并未规定到比较不严重的不文明行为,只是针对了开发商损毁文物,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这样的处罚于开发商而言只是九牛一毛,相较于开发建设后所得的丰厚经济收益,实在不值一提。

这样的规定办法于之前单纯的道德谴责而言,不得不说是进步,然而其所起的作用究竟有多大仍是一个疑问。因为从法规办法上看,游客不文明行为的界定仍不够明晰,且惩罚力度严格说来并不大,而且在具体执行中能否被严格对待也不确定,对不文明行为的约束其实还是靠道德。但游客的文明素养的形成不能单靠道德约束,法治更是关键。比如在印度,损毁古迹将处以最高5千卢比罚款,或判处最长3个月监禁,或两项处罚并行。在俄罗斯,违反《俄罗斯联邦行政违法法典》修正案的个人,最高可获20万卢布的罚款。而在埃及,违规在古迹周围建造房屋者,最高可达10万美元,并判处无期徒刑等。过于温和的措施对于有些人来说,只是形同虚设。


责任编辑:杨赓

结语
刻字一事并非“中国特色”,然而这不是我们聊以自慰的理由,更不能让我们以此为遮羞布,理直气壮的反驳公众的谴责。我们号称是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我国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过的文明。国人在继承了这样的辉煌背后,更应以此为勉,言行举止间应体现良好的教养,保护文物,尊重古迹,这才是一个文明古国该有的风度。

你认为名胜古迹遭到游人刻划,景区管理部门是否也应该承担监管不力的责任呢?

应该

不应该

说不清

应该
100%
不应该
0%
说不清
0%
  • 关键词
  • 损坏文物
  • 保护文物
为更好的为公众说明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本站引用了部分来源于网络的图片插图,无任何商业性目的。适用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之规定。如果权利人认为受到影响,请与我方联系,我方核实后立即删除。


相关阅读


  • 评论
  • 评论
0人跟帖
以下网友言论不代表佰佰安全网观点 发表

耕地的羊

您还可以输入200

关闭

往期回顾

编辑热推

有种猝死专找年轻人!了解这些能救命
第454期  有种猝死专找年轻人!了...
业界 | 果加智能携旗下产品亮相第八届...
科普 | “一带一路”到底是啥?最详尽...
曝光 | 震惊!男子多次“含蟑螂”下馆...
流言 | 富氧水可以为身体补充氧气?
品鉴 | 防滑砖不防滑怎么办,教大家一...
大事件 | 邯郸初中生被同学杀害

热门排行

KBOF车载空气净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