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手机

旱涝灾害对生态有哪些影响

2018-02-23 17:41:58 来源: 佰佰安全网 2372人阅读
导语:

旱涝灾害对生态有哪些影响?这就需要我们去了解自然灾害小知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这方面的内容。

旱涝灾害对生态有哪些影响

在我们生活当中,自然灾害是非常可怕的。因为它突然发生在我们身边,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损失。为了减轻这种损失,所以我们必须要多加了解自然灾害安全小知识。这样才能在发生意外时我们更好的去处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旱涝灾害对生态有哪些影响?

洪涝灾害导致生态环境的改变,引起疾病的暴发和流行

洪涝灾害淹没了农田、村庄、破坏了人们的生活、生产秩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对传染病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产生影响,从而导致传染病的流行。

1.疫源地的影响

由于洪水淹没了某些传染病的疫源地,使啮齿类的动物及其它病原宿主分散、迁移和扩大,引起某些传染病的流行。钩端螺旋体病因洪水引起疫源地的扩散、多次暴发流行。如安徽省1971年水灾曾暴发钩体病10多万人。1975年河南驻马店也因水灾暴发钩体病360万例、1963年河北、1986年广东梅县和广西龙州的洪灾之后都有钩体病暴发流行。

出血热是受洪水影响很大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由于洪水的淹没,啮齿类动物园的种群发生变化,野鼠楼息地的改变引起疫源地的变化,多次出现水灾后的出血热暴发流行,如1983年湖北荆门有洪水发生出血热的暴发流行。1991年安徽水灾时出血热的老疫区淮河流域遭灾,扩大了疫源地,出血热的发病比上年增加了68.1%。

洪涝灾害对血吸虫的疫源地也有直接的影响,如因防汛抢险、堵口复堤的抗洪民工与疫水接触,常暴发急性血吸虫病。湖北省1991年水灾期间上堤抗洪民工约500万人与疫水接触,估计感染急性血吸虫病近万人,新增病例30万人以上。

2.传播途径的影响

洪涝灾害改变生态环境,扩大了病媒昆虫孳生地,各种病媒昆虫子密度增大,常致某些传染病的流行。疟疾是常见的灾后疾病。1991年安徽水灾暴发疟疾达340万例,河南汤阴地区水灾暴发疟疾流行的发病率高达25.8%。湖北1991年也因水灾使蚊子密度增加引起乙脑的流行。

洪涝灾害淹没粪池,畜厩、污染水源和食物,并因灾使苍蝇大量孳生,给肠道传染病流行提供了条件。过去水灾之后引起霍乱、伤寒和痢疾的暴发流行曾在我国流行病学历史上留下苦痛的记录。当今世界上发展中国家每遭水灾也常有肠道病的暴发流行。由于洪于毁坏食物资源,灾民饥不择食,也增加了食源性疾病的暴发因素。

以上这些内容都是由我们佰佰安全网为大家所整理出来的,大家可以仔细得去学习,如果大家要想了解预防水灾的措施有哪些,我们可以关注下期的内容,下期会为大家详细的去讲解。


责任编辑:何显抢

  • 评论
  • 评论
以下网友言论不代表佰佰安全网观点 发表

相关阅读

为更好的为公众说明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本站引用了部分来源于网络的图片插图,无任何商业性目的。适用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之规定。如果权利人认为受到影响,请与我方联系,我方核实后立即删除。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