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手机

地老虎的繁殖方式是什么

2018-05-30 02:02:24 来源: 佰佰安全网 2984人阅读
导语:

地老虎在我国一年发生4-5代,以老熟幼虫和蛹在土中越冬。2-3月化蛹、羽化。第一代幼虫为害严重,为害盛期在4月上、中旬,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下面跟着佰佰安全网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地老虎的繁殖方式是什么吧?

地老虎的繁殖方式是什么

地老虎均以幼虫为害。其主要寄主和为害农作物有玉米、高粱、麦类、薯类、豆类、麻类、烟草、油菜、瓜类及多种蔬菜等,多种杂草也是地老虎重要的寄主之一。蔬菜的幼苗也常常受到为害,那么如何防治农作物虫害呢?物理机械防治虫害方法有多种,包括光学、电学、声学、力学、放射物理等各方面,不过农村普通的种植户,最适宜常采用的还是下面几种:器械捕杀,例如粘虫网、粘虫板等;诱杀,例如灯光、性诱剂等;阻隔,设置适当的障碍物,防治有害生物为害或蔓延;适时正确施药可以减少喷药次数,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率,提高病虫害防治的效率,并且还可以减少对天敌和有益微生物的伤害,维持生态平衡,那么地老虎的繁殖方式是什么呢?

地老虎的繁殖方式是卵生,地老虎的一生分为卵、幼虫、蛹和成虫(蛾子)4个阶段。

1、成虫:体长16-23mm,翅展42-54mm。触角雌蛾丝状,双桎齿状,桎齿仅达触角之半,端半部则为丝状。前翅黑褐色,亚基线、内横线、外横线及亚缘线均为双条曲线;在肾形斑外侧有一个明显的尖端向外的楔形黑斑,在亚缘线上有2个尖端向内的黑褐色楔形斑,3斑尖端相对,是其最显著的特征。后吃淡灰白色,外援及翅脉黑色。

2、卵:馒头形,直径0.61mm,高0.5mm左右,表面有纵横相交的隆线,出产时乳白色,后渐变为黄色,孵化前顶部呈现黑点。

3、幼虫:老熟幼虫体长37-47mm,头宽3.0-3.5mm。黄褐色至黑褐色,体表粗糙,密布大小颗粒。头部后唇基等边三角形,颅中沟很短,额区直达颅顶,顶呈单峰。腹部1-8节,背面各有4个毛片,后2个比前2个大一倍以上。腹末臀板黄褐色,有两条深褐色纵纹。

4、蛹:体长18-24mm,红褐色或暗红褐色。腹部第4-7节基部有2刻点,背面的大而色深,腹末具臀棘1对。

以上是佰佰安全网小编介绍的地老虎的繁殖方式是什么的内容,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多生物灾害安全小知识,请大家继续浏览本网其他栏目内容吧。


责任编辑:张小付

  • 评论
  • 评论
以下网友言论不代表佰佰安全网观点 发表

相关阅读

为更好的为公众说明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本站引用了部分来源于网络的图片插图,无任何商业性目的。适用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之规定。如果权利人认为受到影响,请与我方联系,我方核实后立即删除。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