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手机
佰佰安全网 > 佰佰知识 > 安全百科 > 自然灾害 > 螟虫

螟虫就是磷翅目有喙亚目螟蛾科昆虫的统称。中国的常见种类有:螟蛾科的三化螟、褐边螟、二化螟、台湾稻螟和夜蛾科的大螟。三化螟、二化螟和大螟是水稻的历史性大害虫。成虫2对翅,翅脉简单,身体、翅和附肢均布满鳞片。共有88科,20余万种。

螟虫为鳞翅目中的一个大科,全世界已记载约1万种,中国已知l000余种,许多种类为农业上的重要害虫。成虫小形至中等大小,身体细长,脆弱,腹部末端尖削。有单眼,触角细长,下唇须伸出很长,如同鸟喙。足通常细长。前翅呈长三角形,R3与R4有时还有Rs在基部共柄,第l臀脉消失。后翅Sc十Rl有一段在中室外与Rs愈合或接近;Ml与M2基部远离,各出自中室上角和下角。 幼虫体细长,前胸气门前片有2根毛,趾钩单序或三序,缺环式,少数水栖幼虫趾钩为单序环式。重要种类如玉米螟[Ostrimiafurnacalis(Cuenee)]、稻纵卷叶螟、桃蛀螟、豇豆野螟等。

螟虫的繁殖方式是卵生,螟虫一生分为成虫、卵、幼虫和蛹4个阶段,只有幼虫阶段才蛀食稻茎。二化螟幼虫身体淡褐色,背部有5条紫褐色纵线;三化螟幼虫黄白色或淡黄色,背中央有一条绿色纵线。

三化螟以幼虫蛀食水稻,在苗期和分蘖期蛀茎形成枯心苗或蛀入叶鞘、使被害处出现黄褐色条斑,形成“枯鞘”。如在孕穗期蛀茎,形成枯穗;抽穗后蛀茎,穗茎节受害时形成“白穗”,使产量受损;形成“虫伤株”,造成的损失较轻。

螟蛾白天隐伏在禾丛间或草丛间,夜晚活动,有趋光性和趋向嫩绿稻株上产卵的习性。在水稻分蘖和孕育期产卵较多,初孵幼虫先群集于叶鞘内为害形成枯鞘,以后蛀茎形成枯心等,老熟幼虫在稻茎内化蛹。

在中国,三化螟主要分布在北纬37°~38°以南各稻区;二化螟在中国各稻区均有分布;三化螟单食性,只为害水稻;其他4种还为害茭白、甘蔗、高粱、玉米、粟和小麦;大螟还取食芭蕉、椰子。三化螟、二化螟和大螟均1年发生2~7代;各螟虫的发生代数有随纬度和海拔的升高而逐渐减少的趋势。

螟虫一生分为成虫、卵、幼虫和蛹4个阶段,只有幼虫阶段才蛀食稻茎。二化螟幼虫身体淡褐色,背部有5条紫褐色纵线;三化螟幼虫黄白色或淡黄色,背中央有一条绿色纵线。

三化螟以幼虫蛀食水稻,在苗期和分蘖期蛀茎形成枯心苗或蛀入叶鞘、使被害处出现黄褐色条斑,形成“枯鞘”。如在孕穗期蛀茎,形成枯穗;抽穗后蛀茎,穗茎节受害时形成“白穗”,使产量受损;形成“虫伤株”,造成的损失较轻。

在中国,三化螟主要分布在北纬37°~38°以南各稻区;二化螟在中国各稻区均有分布;大螟分布于黄河以南;台湾稻螟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台湾;褐边螟分布于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和福建部分地区。三化螟单食性,只为害水稻;其他4种还为害茭白、甘蔗、高粱、玉米、粟和小麦;大螟还取食芭蕉、椰子。三化螟、二化螟和大螟均1年发生2~7代;褐边螟在华中稻区1年4代;台湾稻螟在广州附近1年4~5代。各螟虫的发生代数有随纬度和海拔的升高而逐渐减少的趋势。

为鳞翅目中的一个大科,全世界已记载约1万种,中国已知l000余种,许多种类为农业上的重要害虫。成虫小形至中等大小,身体细长,脆弱,腹部末端尖削。有单眼,触角细长,下唇须伸出很长,如同鸟喙。足通常细长。前翅呈长三角形,R3与R4有时还有Rs在基部共柄,第l臀脉消失。后翅Sc十Rl有一段在中室外与Rs愈合或接近;Ml与M2基部远离,各出自中室上角和下角。 幼虫体细长,前胸气门前片有2根毛,趾钩单序或三序,缺环式,少数水栖幼虫趾钩为单序环式。重要种类如玉米螟strimiafurnacalis(Cuenee)]、稻纵卷叶螟、桃蛀螟、豇豆野螟等。

螟虫天敌种类很多,尤其是寄生天敌,有的代别寄生率甚高:近年普查,国内已发现稻纵卷叶螟天敌11科42种。其中包括卵期天敌3种,幼虫期天敌龙种,虫、蛹期跨寄生天敌8种,蛹期天敌9种。从卵到蛹都受到天敌抑制。全代寄生率在20~50%,以三、四代寄生率为高。作用较大的天敌有:卵期的稻螟赤眼蜂,拟澳洲赤眼蜂;幼虫期的稻纵卷叶螟绒茧蜂,拟螟蛉绒茧蜂,赤带扁股小蜂;蛹期的稻苞虫赛寄蝇。无脊大腿小蜂,螟蛉瘤姬蜂等等。

气候,温度,湿度,雨量,光照等自然条件,除直接影响稻螟的发生期,发生量和危害程度外,同时影响水稻发育及天敌的活动等,从而对稻螟产生间接影响。特别明显的是春季温度回升快,稻螟发生期提前;越冬幼虫临近化蛹期间雨水多的年份,自然死亡率较高。

1、心叶期危害特点

螟虫在幼虫时期较多地寄生在玉米的心叶内,低龄幼虫会啃食玉米心叶,而被啃食后的玉米心叶会在长大之后出现很多不规则排列的半透明薄膜状排孔,甚至一些被蛀食过的心叶无法继续生长,这也都会导致玉米在初期生长发育就不健康。

2、孕穗期危害特点

在玉米孕穗时期,玉米螟虫幼虫会首先在玉米穗上部进行啃食,并逐渐进入大玉米穗内部,啃食玉米穗髓部组织,从而影响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水分和营养的吸收,严重影响玉米穗的发育,造成玉米穗无法长大,或者玉米穗从内部开始腐烂,玉米的整个花叶早枯。

3、抽丝灌浆期危害特点

在玉米抽絲灌浆时期,玉米螟虫会在雌穗内部啃食花丝,造成花丝断裂,导致玉米穗无法进行灌浆。而在抽穗后,玉米螟虫会在玉米穗内部及外部啃食玉米穗髓部组织及果实颗粒,导致玉米颗粒发霉变质甚至腐烂,严重降低玉米作物产量。在这一时期,玉米穗成熟的生长环境及气候环境会孕育大量的玉米螟虫,而这一时期是玉米穗的成熟时期,玉米螟虫对玉米作物的损害最为严重,也是最需要加强对玉米螟虫防治的时期。

1.每亩用25%杀虫双水剂150克,加水37.5~50公斤喷雾,或加水5~7.5公斤弥雾。用药适期掌握在一二龄幼虫高峰期,或用1000倍药液浸秧1贫钟带药下田,可兼治二化螟、三化螟。安全间隔期(最后一次用药离收获的天数)不少于15天。

2.每亩用甲胺磷乳剂25--,50克,加水37.5~50公斤喷雾。对高龄幼虫效果也很好,且能兼治黑尾叶蝉。安全间隔期早稻20天,晚稻40天;甲胺磷属高毒农药,要注意安全使用。

3.每面用30%乙酰甲胺磷乳剂50--,75克,加水37.5~60公斤喷雾,或加水5公斤弥雾。

4.每亩用50%杀螟松乳剂60~75克,加水35~37.5公斤喷雾,或加水7.5公斤弥雾。用药安全间隔期不少于14天。此外,每亩用48%毒死蜱乳剂60克,或50%嘧啶氧磷乳剂100~150克,或50%巴丹可湿性粉剂150克,或509t,甲硫环乳剂(易卫杀)60~100克,或10%氯氰菊酯乳剂(灭百可)50~65克,或溴氰菊酯乳剂25克,分别加水37.5~50公斤,在一至三龄幼虫期喷雾效果好,且可兼治二化螟和三化螟虫等等。但溴氰菊酯对鱼剧毒,须管好用药后的田水。

1、 尽早尽快处理稻草:稻草不再利用的最好沤制,不方便的地方则尽可能将稻草撒开,切不要堆放、叠放在田间,实在不行的只能烧毁处理。对于收割机收割的,由于收割节位高,一定要进行烧毁。若稻草需要利用的,最好能在螟虫蛹羽化前,即下年4月10日左右,将稻草处理结束,尽量减少来年虫口基数。

2、 尽快清除田边枯枝杂草,堆制草木灰。

3、 水源好的地方采用灌水杀虫。晚初收割后,对于水源好的地方采用灌深水并筑好排水口,用以淹死越冬虫源,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赶放鸭子灭虫。

4、 提早翻耕。对与空闲田,提倡冬耕晒白和春后提早翻耕。开春后在越冬虫源羽化前尽早进行翻耕,并灌上深水。

5、 下年狠治一代压基数。一代二化螟防治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全年螟虫发生程度。来年必须抓好一代的防治工 螟虫作。

当然不能吃的,一经发现生菜上有虫害要进行治理的。要消除越冬虫源,冬季或早春铲除田边杂草,拾光稻兜,沤制肥料;一般绿肥田及时翻耕灌水,绿肥留种田在螟虫化蛹阶段灌水3-4天;对螟虫多的稻田稻草,要提前在螟蛾羽化前用光。

在螟虫盛孵和化蛹前,田间只留遮泥水,使蚁螟危害或化蛹部位降低,盛孵或化蛹高峰后,猛灌深水13-16厘米,可消灭大量螟虫。同时使用化学药品来进行防治,药剂防治常用药剂和亩用量,一般为50%杀螟松乳油50-100毫升,25%杀虫双水剂200-250毫升,90%晶体敌白虫加90%乙酰甲胺磷可溶性原粉各75克,25%亚胺硫磷乳油200毫升,20%三唑磷乳油100毫升,任选其一喷雾或泼浇。

  • 评论
  • 评论
以下网友言论不代表佰佰安全网观点 发表
为更好的为公众说明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本站引用了部分来源于网络的图片插图,无任何商业性目的。适用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之规定。如果权利人认为受到影响,请与我方联系,我方核实后立即删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