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手机
佰佰安全网 > 佰佰知识 > 安全百科 > 应急自救 > 药物中毒急救

药物中毒患者的抢救流程是什么?大家一起看一下。

(一)急救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种中毒的抢救治疗原则。遇有中毒病人,应有专人组织抢救工作,做好人员以及物品的准备。

(二)根据中毒的不同途径采取不同的措施清除毒物:吸入中毒者,立即脱离中毒环境,移至空气清新处;皮肤、黏膜接触中毒者,立即用清水或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对于口服中毒者,非腐蚀剂可用洗胃机进行洗胃,如为腐蚀剂,时间短、腐蚀不重者可插胃管进行小量手工洗胃,然后注入黏膜保护剂。对于病情危重的应立即采取应急抢救措施:呼吸心跳停止的,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呼吸衰竭的立即进行气管插管辅助呼吸;休克的立即进行补液、补血等。

(三)根据接触的毒物应用特效解毒药物:有机磷中毒者应用复能剂和阿托品;亚硝酸盐中毒者应用亚甲蓝;急性乙醇中毒者应用纳洛酮;氟乙酰胺中毒者应用乙酰胺;氰化物中毒者应用亚硝酸钠-硫代硫酸钠等。

药物中毒多久可以缓解这一问题,专家介绍说,药物中毒一般都是四到六个小时或者六到八个小时可以缓解,这要看个人的新陈代谢。

不同的药物代谢的速度是不一样的,你需要查药物半衰期,3个半衰期,药物体内残留减到12.5%, 4个半衰期减少到6.25%。 5个半衰期减少到3%。这是大概的值,代谢速度和人体情况也有关系,比如人代谢速度、肝功能、肾功能、胖瘦、饮食等等。

不过小编建议患者多喝葡萄糖因为葡萄糖能加速新陈代谢从而快速排除毒物。而且葡萄糖还能增加能量。

药物中毒性耳聋耳鸣是指使用某些药物治病或人体接触某些化学制剂所引起的位听神经系统中毒性损害而产生的听力下降、眩晕甚至全聋。药物中毒性耳聋在20世纪40年代以前,本病并不多见,只有因疟疾服用了大量奎宁所引起的中毒性聋。此后,由于抗生素的广泛运用以及其它的化学药物应用,发生药物中毒性耳聋的患者与日俱增,以致成为位听神经疾病最主要的致病原因。

患了药物中毒性耳鸣首先应该及时去医院,向医生说明患病的原因,是因为用了什么药直接造成的耳鸣,还是因为患了别的病,在治疗过程中不得不用某种药物而造成的耳鸣,让医生帮助你找到一个有效的积极地补救办法,必要时,需要更换对听力没有损害的药物。因用药不慎造成的严重的不可逆转的耳鸣要积极的去适应它,让耳鸣不再加重,调整心情,放正心态,正确的接受。

药物中毒,是用药剂量超过极量而引起的中毒。误服或服药过量以及药物滥用均可引起药物中毒。常见的致中毒药物有西药、中药和农药。药物中毒如治疗不及时可引起患者心功能衰竭、呼吸功能衰竭等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死亡。

专家指出:凡药物中毒的,都应急送医院抢救。由于医院在抢救时必须了解有无确切的过量服药史,以及所服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药时间,以便选择恰当的解毒剂,推测其严重程度和预后,所以误服药物的本人或发现药物中毒的旁人应尽量弄清这些问题,并带上药瓶、药袋或剩余的药去医院。

药物中毒的治疗原则:

终止毒物接触:清除已进入体内尚未被吸收的毒物;给予解毒药物并进行对症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是最常见的农药中毒,其症状与农药进入人体的途径、毒性、剂量有关。经皮肤接触吸收者,发病缓慢,多在2~6小时后发病;经口中毒,发病急,多10分钟到2小时发病。早期表现为消化道症状,其次为头晕、烦噪、多汗等。进一步发展,眩晕,站立不稳,视力模糊。如及时处理,可恢复,反之多在9小时后死亡。中、重度表现为昏迷、瞳孔缩小、心动过缓、血压增高、肌肉颤动、口水增多、大汗、口内排除大蒜样气味。有机磷农药中毒,除一般中毒治疗原则外,应用阿托品、解磷定等特殊药物。

预防药物中毒注意事项:

1、加强毒物管理:严格遵守毒物的防护和管理制度,加强毒物的保管,防止毒物外泄,以免发生药物中毒。

因误服大剂量药物以及药物滥用,或治疗中错用误服及服用变质药物,或药物配伍失度等所致的中毒病。不同人群对药物毒性的敏感性差别很大。因为儿童药物代谢发育不完全,对药物的毒性敏感性高。老年人的心、肝和肾脏功能都在衰退,也易发生过敏反应或中毒现象。

根据误服药物或毒物的不同而采用相应的措施,积极进行自救与互救。如果是过量服用了维生素、健胃药、消炎药等、通常问题不大,只要大量饮水使之大部分从尿中排出或将其呕吐出来即可。

若是大量服用了安眠药、有机磷农药、石油制品及强酸强碱性化学液体等毒性或腐蚀性较强的药糊时,如果医院在附近的,原则上应立即去医院抢救。若医院离家较远的,在呼叫救护车的同时进行现场急救。

急性药物或毒物中毒凡能够通过透析膜而被析出的药物及毒物,即分子量小、不与组织蛋白结合,在体内分布比较均匀、而不固定于某—部位者,应争取在中毒后8-16小时以内进行透析治疗。

  • 评论
  • 评论
以下网友言论不代表佰佰安全网观点 发表
为更好的为公众说明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本站引用了部分来源于网络的图片插图,无任何商业性目的。适用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之规定。如果权利人认为受到影响,请与我方联系,我方核实后立即删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