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手机
佰佰安全网 > 佰佰知识 > 安全百科 > 自然灾害 > 鼠疫

生物灾害安全小知识:

鼠疫,亦称之为“一号病”,是甲类传染病之首。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烈性传染病。

鼠疫一般发生在啮齿动物中,常见的有老鼠(统称,长爪沙鼠、褐家鼠等等等等)、旱獭(灰旱獭、喜马拉雅旱獭)。

鼠疫的传播媒介主要是跳蚤。跳蚤(种类非常多,谢式山蚤等等)的“胃”有“胃刺”,是一种像是毛肚上的那种棘状突起,可增加胃的吸收面积。但跳蚤叮咬患病的动物后,也将含有鼠疫菌的血液吸入胃中。由于有胃刺,鼠疫菌在跳蚤的胃中能停留较长的时间,以至于大量繁殖,形成菌栓,堵塞胃部,使跳蚤吸食困难,进一步增加饥饿感,反复吸食,吸入的新鲜血液冲刷菌栓后又反流入动物体内,造成鼠疫杆菌传播给动物。

当动物死亡后,体温下降,跳蚤能感觉到温度变化,这时遇到体温较高的别的动物,就会从死亡动物的尸体上转移到新的动物身上,进一步传播鼠疫,称之为动物间鼠疫。若这时正好传播到人身上,被带有菌栓的跳蚤叮咬后,鼠疫杆菌就传播到了人身上,造成人间鼠疫。

鼠疫的传播途径:经鼠蚤传播, 即鼠→蚤→人的传播方式。人鼠疫流行前常有鼠间鼠疫流行,一般先由野鼠传家鼠。寄生鼠体的疫蚤叮咬人吸血时,因其胃内被菌栓堵塞,血液反流,病菌随之进入人体造成感染,含菌的蚤类亦可随搔抓进入皮内。最近研究发现,本病有由蝉类传播的可能性。下面鼠疫的传播途径的介绍。

1、鼠蚤叮咬

经鼠蚤传播,鼠蚤叮咬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啮齿动物→蚤→人的传播是腺鼠疫的主要传播方式。

2、呼吸道感染

经呼吸道飞沫传播,通过呼吸、谈话、咳嗽等,借飞沫形成“人→人”的方式传播,并可造成人间鼠疫的大流行。

3、皮肤感染

经皮肤传播,剥食患病啮齿动物的皮、肉或直接接触病人的脓血或痰,经皮肤伤口而感染。

4、消化道感染

生物灾害安全小知识:

1.鼠疫病人或疑似鼠疫病人原则上应就地隔离治疗或强制在医院隔离。

2.各型鼠疫应分别隔离。肺鼠疫患者应一人一室。病室无鼠、无蚤。

3.将疑似病人带入隔离诊室(单人房间)。

4.确定直接接触者,对其进行隔离或跟踪观察。以鼠疫患者住处为中心。将其周围可能被污染的邻居划为小隔离圈,根据情况对居住人员进行隔离观察、预防性治疗,无关人员禁止出入。直到最后一例病人经疫区处理后9天,在无新发患者时方可解除隔离。

鼠疫典型症状: 起病急,以畏寒或者寒战发热等开始,体温迅速上升至39度至40度,头痛及四肢疼痛剧烈,有时有恶心、呕吐等,病人意识迅速模糊,表情惊惶,言语含糊,颜面和眼结膜极度充血,步态蹒跚如酒醉状。此时病人极度衰竭,脉博与呼吸加速,脉律不规则,血压下降,肝脾肿大。有时皮肤、粘膜出现瘀血或皮下出血,鼻出血、尿血、胃肠道出血等。

相关症状: 高热寒战 、头痛、 肢体疼痛 、意识模糊、 淋巴结肿大 、高热、 毒血症 、出血倾向全身感染中毒症状鼠疫病的潜伏期一般为2至3天,曾接受预防注射者,则潜伏期延长至9至12天;机体抵抗力弱,而病菌毒力特强者,潜伏期可缩短至数小时。临床上主要有轻型、腺型、肺型及败血型等类型,除轻型外,初期的全身中毒症状大致相似。

生物灾害安全小知识:

1.管理患者

发现疑似或确诊患者,应立即按紧急疫情上报,同时将患者严密隔离,禁止探视及病人互相往来。病人排泄物应彻底消毒,病人死亡应火葬或深埋。接触者应检疫9天,对曾接受预防接种者,检疫期应延至12天。

2.消灭动物传染源

对自然疫源地进行疫情监测,控制鼠间鼠疫。广泛开展灭鼠爱国卫生运动。旱獭在某些地区是重要传染源,也应大力捕杀。

3.切断传播途径

灭蚤 灭蚤必须彻底,对猫、狗,家畜等也要喷药。加强交通及国镜检疫 对来自疫源地的外国船只、车辆、飞机等均应进行严格的国境卫生检疫,实施灭鼠、灭蚤消毒,对乘客进行隔离留检。

  • 评论
  • 评论
以下网友言论不代表佰佰安全网观点 发表
为更好的为公众说明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本站引用了部分来源于网络的图片插图,无任何商业性目的。适用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之规定。如果权利人认为受到影响,请与我方联系,我方核实后立即删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