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手机
佰佰安全网 > 佰佰知识 > 安全百科 > 公共场所安全 > 掉冰窟窿

掉进冰窟窿获救希望会低。一旦掉进冰窟窿获救希望会低原因是:

1、冬天冰水里温度很低,人极易被冻死。

2、冰窟窿旁边人很少。

3、掉进冰窟窿不易被人发现,落水者无法呼救。

长时间暴露于寒冷环境中,人体在调节体温时会动用身体储存的能量,但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结果导致失温或异常低体温。体温过低会影响大脑的思考,造成不能及时采取防护措施。由于人们可能意识不到失温正在发生,并且不及时采取相关防护措施,这使得失温更加危险。

长时间暴露于寒冷环境中,人体在调节体温时会动用身体储存的能量,但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结果导致失温或异常低体温。体温过低会影响大脑的思考,造成不能及时采取防护措施。

由于人们可能意识不到失温正在发生,并且不及时采取相关防护措施,这使得失温更加危险。通常失温在极寒冷天气下发生,但如果淋雨或在潮湿的环境下被冷水浸透,失温也可能在4-5℃的凉爽天气发生。

1、 大声呼救

如果不小心掉进冰窟窿里面,不要过于情况,一边大声的呼叫,一边双手踩水一样,自己的身体能够浮在水面上。

2、 双手不断划水

当你掉进冰窟窿之后,双手要不断地划水,双脚要不停地蹬水,让自己的身体尽可能地浮起来,打碎自己身边的薄冰,并向岸边慢慢地移动,移动到岸边或者是能够找到支撑身体的冰面。

3、 保持镇定

当你掉进冰窟窿里面,不要着急呼吸,刚掉进水里面,身体会产生剧烈的反应,让你感觉到非常的紧张,想要大口的呼吸,这个时候你一定要克服这一种身体上的反应。当你失去意识之前,你有15到30分钟的时间来进行脱险,在这一个时间段里面,你一定要保持好镇定。

4、 张开双手

尽可能地张开自己的双手,让自己的全身面积慢慢的加大,一点一点地用自己的手爬动,甚至慢慢地往前拖,逐渐脱离水面。

1、 假设上半身距离冰面较远,只有手掌可以(接)触到冰面,需要使用上身自救法。上身自救法的技巧,就是使用手脚配合、核心用力、身体放松、双脚浮于水面,手部支撑位置不宜靠前,避免双脚下沉,双手微用力,慢慢向冰面靠近,最后利用翻滚自救法或脚打水法自救脱离水面。

2、 转身翻滚自救法:上半身趴在冰面上,手掌支撑冰面,通过腰部用力、翻滚身体,将自己的身体在冰面上翻滚,在冰面上借力较大的受力面,同时减少集中受力点,防止二次落水。

3、 打水自救法:上半身趴在水(冰)面上,手掌支撑冰面,双脚迅速交替拍打水面,通过拍打的推进力,慢慢向冰面移动。

专家告诉我们,如果不慎掉入冰窟窿,即使冰水没过头顶,或者一时找不到稳固的冰面,千万不要因为害怕沉入水底而慌张、乱扑腾,也不要想着脱衣服,其实这并不会给你减轻多少负重。相反,身上的衣服可以帮助你漂浮在水面上,哪怕你不会游泳,在掉下去的一瞬间,要避免在水中乱扑腾。这可能导致身体自带供漂浮的空气流失,一定要尽力让身体保持在水面上。自救后逃生的方向应是原路返回,因为你走过来的冰面应该是足够坚硬的。

1、身体重心偏后,跌入冰洞

如果我们行走在冰面比较薄的地方,我们之前已经做好有可能掉入冰洞的准备,这时候,我们就会小心翼翼地往前走,身体探着往前走,但最后还是防不胜防,跌入冰洞里了。这种情况下,跌入冰洞后,我们的身体通常是后仰式的。

这时候,如果我们的头部还未没入冰水中,我们自救的方式同样是双臂张开,放在冰面上支撑着身体,腿往前快速踢动,使身体回到冰面上。

这种落水的情况,整个人的重心是向后移的,人落水后可能会伤及腰以及肩膀,如果仰着使不上力,可以旋转身体180°,改用卧姿的自救方式。

2、身体重心靠前,跌入冰洞

当我们在冰面上行走的时候,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会掉进冰洞里,也就是说心里没有任何的准备,行走的步幅比较大,突然掉入冰窟。这时我们掉入冰洞的状态一般是身体前倾式的。

1、 可以通过冰层的透光强弱来分辨落水的位置,透光强的地方就是你落水的位置。如果你不会游泳的话,可以像骑自行车一样摆动双腿来帮助你上浮。浮到水面后抓住一切能利用的漂浮,然后尽快寻找冰层较厚,裂纹较少的位置爬上冰面,你可以通过观察外观来判断冰层的强度。一般情况下,通透的厚冰层承载力比较强,浑浊色和白色的冰层内部有很多杂质和空气,因此承载力较弱,在靠近冰层边缘的。

2、 不要用力支撑在冰面上,这样会使冰面裂纹扩大。正确的做法是双手扶在冰面上,用双脚踩水让身体上浮。等到上半身爬上冰面时,在原地等待几秒,尽可能的把衣物里的水排出去,这会减轻你的体重,降低再次落水的风险,然后你再缓慢向前蠕动,直至远离冰窟窿。离开冰窟窿后不要马上站起来,因为冰面很有可能再次断裂,导致你重复落水。请继续保持匍匐状态,用缓慢翻滚或爬行的方式向岸边移动。

  • 评论
  • 评论
以下网友言论不代表佰佰安全网观点 发表
为更好的为公众说明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本站引用了部分来源于网络的图片插图,无任何商业性目的。适用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之规定。如果权利人认为受到影响,请与我方联系,我方核实后立即删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