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手机
佰佰安全网 > 佰佰知识 > 安全百科 > 老人安全 > 高血糖和低血糖

1、 危害程度不同

对于低血糖昏迷的患者而言,马上注射葡萄糖后很快恢复意识,但高血糖患者昏迷大多表现为休克,意识完全丧失,通过普通的注射葡萄糖并不能完全恢复意识,而是要通过长期注射胰岛素来缓解症状。

2、 治愈周期不同

低血糖患者通常起病是比较缓慢的,而且在早期的不良症状通常并不明显,一般可以可以通过吃饭以及吃一些糖分较高的食物后缓解,但是以后发作次数会逐渐增多,症状也会逐渐加重,但高血糖的患者一般都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而引起的,青少年出现高血糖的情况,大多通过注射胰岛素症状可以缓解,甚至完全治愈。

3、 表现症状不同

低血糖的患者所诱发的不良症状,通常包括为心悸以及出虚汗,还有记忆力减退以及神情淡漠,严重的还会出现抑郁的状态,而高血糖患者会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尿,恶心呕吐,腹部胀痛不适等消化系统症状,甚至还会出现心跳加快,呼吸加深等心脏系统疾病。

1、 血糖过高过低的原因

由此可以看出,血糖过高过低对于身体的危害都是非常大的,同时引起血糖出现异常的,主要就是和日常生活当中的饮食有关。长期大量的吃过甜过咸或者是营养不均衡、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都会对血糖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就会出现血糖过高或者是过低的现象。

因此小编奉劝各位许多朋友们在生活当中应当多注意饮食,一定要合理的饮食,一旦饮食不当的话,不仅会引起血糖过高过低的现象,同时还会危害到我们的生命,所以在生活当中应当以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为主,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少吃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

血糖过高过低的危害

首先血糖过高会引起高血糖继续发展,可演变为糖尿病,由于糖代谢紊乱,多出的糖往往储存为脂肪等物质,所以血糖偏高的病人有肥胖的表现,一旦发展为糖尿病的时候,就会引起糖尿病的并发症,像糖尿病足、脑动脉硬化等一系列的问题。糖类是我们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血糖低的人特别是在剧烈的活动后还是空腹的时候,都易引起低血糖性休克严重威胁生命。

低血糖的治疗方法

低血糖发作时,患者意识清晰时,可口服含糖食物和糖水,或直接饮用葡萄糖,纠正低血糖,发作时患者昏迷或意识清晰时,静脉应用葡萄糖,纠正低血糖发作。

血糖值高的治疗方法

1、应激性血糖值上升时,况下,短期内可以接受胰岛素的治疗,也可以接受速效胰岛素和超短效胰岛素,在使用药物定患者是否需要降低血糖值,医生认为患者血糖值的高度不合适的情况下,可以暂时选择短效或超短效胰岛素的治疗。

2、糖尿病引起高血糖时,必须按照糖尿病治疗原则规范治疗。

3、内分泌疾病引起高血糖值的情况下,例如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患者也血糖值上升,血糖值上升到边界值的情况下,随着甲状腺疾病的控制,血糖值恢复到正常范围,此时也可以少用降糖药,观察血糖值状况。糖尿病血糖值上升,血糖值在允许范围内,可以先介入生活方式,无效后可以介入药物,主要包括口服药物和胰岛素治疗。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综合征,但在其长期的治疗过程中,尤其是在应用胰岛素和胰岛素促泌剂类药物中,低血糖是其比较常见的不良反应,亦是常见的急症之一。糖尿病,尤其是老年糖尿病,一旦发生低血糖,和没有糖尿病的人比起来,危险更大。

1、 低血糖对大脑的伤害是非常大

人的大脑在低血糖时非常脆弱,像大脑皮质、尾状核、豆状核、海马体这些对低血糖的反应最为敏感,最容易受损。而这些区域是负责人类的学习和记忆功能的,所以青少年糖尿病和老年糖尿病都要警惕低血糖带来的脑部损害。

2、 升糖激素不仅仅升高血糖

当人体发生低血糖了,自身为了保护重要器官比如说大脑的正常运转,生理反应地动员那些升高血糖的激素对抗胰岛素;但是这些升糖激素,除了能升高血糖,还能升高血压、收缩血管,那么心脑血管事件比如中风、心梗的危险就大大增加了。

1、 加强宣传

向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传授低血糖知识,了解低血糖的常见症状和简单的自我急救方法,告诉患者使用降糖药物(包括口服药物和胰岛素)的注意事项。还要教会患者使用快速血糖仪,定期监测血糖,定期就诊,根据血糖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做到“精细降糖、安全降糖”。对于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加强健康教育和血糖监测。

2、 早期发现

40岁以上超重或肥胖者,尤其是腹型肥胖者,有糖尿病家族史,有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等糖尿病高危因素,一旦出现心悸,饭前出汗、面色苍白、手抖、手抖等症状,饭后可缓解。应警惕糖尿病,及时去医院检查,尽快做出明确诊断。

3、 经常锻炼

运动疗法是糖尿病患者综合治疗的五辆马车之一。然而,极端情况会遇到,剧烈运动会导致低血糖。糖尿病患者应制定运动计划,并适度且有规律地运动。当剧烈运动或体力活动增加时,应及时加餐或酌情减少降糖药的用量。

  • 评论
  • 评论
以下网友言论不代表佰佰安全网观点 发表
为更好的为公众说明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本站引用了部分来源于网络的图片插图,无任何商业性目的。适用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之规定。如果权利人认为受到影响,请与我方联系,我方核实后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