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手机
佰佰安全网 > 佰佰知识 > 安全百科 > 自然灾害 > 植物非侵染性病害

什么是植物非侵染性病害

由不适宜的物理、化学等非生物环境因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植物病害。又称生理性病害。因不能传染,也称非传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是由非生物因子引起的病害,如营养、水分、温度、光照、和有毒物质等,阻碍植株的正常生长而出现不同病症。有些非侵染性病害也称植物的伤害。

植物对不利环境条件有一定适应能力,但不利环境条件持续时间过久或超过植物的适应范围时就会对植物的生理活动造成严重干扰和破坏,导致病害,甚至死亡。

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病因

1.营养失调

植物正常生长发育需要氮磷钾等16种营养元素,当营养元素缺乏时植物不能正常生长发育,就会生病,表现为缺素症。缺硼、磷、镁容易引起空洞果,缺钙可引起脐腐病,诱发大白菜干烧心病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锰,病株幼嫩内叶边缘褪绿凋零,后变为淡褐色、干枯、向内翻卷。

病株生长不良,严重的不能包心或包心不实。轻病株可以包心,外观正常,但切开叶球可见内叶边缘黄化、干枯,有的叶片呈淡褐色干腐,没有臭味,入窖后易腐烂。

2.水分失调

植物的光合作用及对营养的吸收和运输,都必须有水分才能进行,水分在调节植物体温上也起着重要作用。当植物吸水不足时,营养生长受到限制,叶面积减小,花的发育也受到影响,缺水严重时,植株萎蔫,蒸腾作用减弱或停止,气孔关闭,光合作用不能正常运行,生长量降低,下部叶片变黄、变红,叶缘枯焦,造成落叶,落花或落果,甚至整株凋萎枯死。

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特点

(1)没有病征;

(2)大面积同时发生;

(3)没有传染性。

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包括以下三个基本的环节:

病原物与寄主接触后,对寄主进行侵染活动(初侵染病程)。由于初侵染的成功,病原物数量得到扩大,并在适当的条件下传播(气流传播、水传播、昆虫传播以及人为传播)开来,进行不断的再浸染,使病害不断扩展。由于寄主组织死亡或进入休眠,病原物随之进入越冬阶段,病害处于休眠状态。到次年条件时,病原物从其越冬场所经新一轮传播再对寄主植物进行新的侵染。这就是侵染性病害的一个侵染循环。

  • 评论
  • 评论
以下网友言论不代表佰佰安全网观点 发表
为更好的为公众说明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本站引用了部分来源于网络的图片插图,无任何商业性目的。适用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之规定。如果权利人认为受到影响,请与我方联系,我方核实后立即删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