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手机
佰佰安全网 > 佰佰知识 > 安全百科 > 自然灾害 > 樟子松病害

松针红斑病主要危害樟子松,以半知菌亚门腔孢纲、黑盘孢目真菌为病原的一种具有较高传染性的疾病。

症状:

该病一般多发生于叶的尖端。发病初期,病斑中心渐变成褐色,随着病斑扩大,渐变成红至红褐色,呈短条状。发病重的针叶,病斑布满全叶,致使针叶枯黄,提早落叶。树冠下部枝条上的针叶先发病,逐渐向树冠上方发展。重病树呈火烧状。病树生长衰弱,逐渐枯死。

发病规律:

病原菌以菌丝和不成熟的分生孢子盘在松针病叶内越冬,翌年6月上旬至7月上旬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雨水溅散传播,自气孔或伤口侵入叶内。分生孢子放散与温、湿度关系密切,在雨后湿度大时,放散孢子量较多。

防治措施:

在树木长出新叶后、病菌孢子放散前以及在孢子放散盛期(7月),喷施75%百菌清600-1000倍液,每隔7天喷洒一次,共喷3次。

樟子松病害防治措施:

1、严禁从疫区采集病接穗和病苗,做好圃地检疫,防止病苗上山造林。

1、 加强圃地管理,及时清除病苗,集中深埋或烧毁。增施有机肥料,提高苗木抗病力。

2、 在苗木长出新叶后喷波尔多液。在孢子放散期喷洒75%百菌清600-1000倍液或代森铵、特谱唑等药剂,对人工林可在孢子散放盛期施放硫磺烟剂1-2次。

樟子松主要病害如下:

松苗立枯病:

此种病害发生在1-2年生幼苗上,也有发生在3年生大苗上的,但以一年生的发病率最高。

病害症状随着苗木生长时日增加而变化,一般表现出以下四种类型:

烂芽型立枯病、猝倒型立枯病、茎叶腐烂型立枯病和根腐型立枯病。引起幼苗立枯病的病原菌主要是丝核菌、尖孢镰刀菌。一般说来,土湿低温时,丝核菌多、土壤干燥,气温高时,镰刀菌多。幼苗被害后,经几小时就发病,因而传染很快。

出苗后发病时用药防治:

30%苏化911粉,每亩用药量0.75公斤作药土,撒在苗床面上,或每亩用30%苏化911乳油720毫升加水250-500公斤,或新吉尔灭1:5000倍也行。每次施药10-30分钟后,喷清水一次,洗掉叶上药液,免去药害。

樟子松根部病害:

立枯病、根腐病、根癌病、蛴螬、蝼蛄、金针虫、地老虎、线虫等。

樟子松的养殖方法:

第一、土壤的选择。樟子松对土壤的要求不严,唯一需要注意的一点便是,保持土壤的通透性。樟子松根系脆弱,对水的抗性差。积水的环境,会导致樟子松烂根现象,严重是,会直接导致死亡。

第二、光照的处理。樟子松为喜阳植物,只需要保持足够的光照,一般条件下的樟子松均可以保持正常的形态。

第三、病虫的防治。樟子松的病虫害主要包括,松苗立枯病、油松球果螟、落叶松毛虫、松纵坑切梢小蠹虫等等,尤其是在冬季,切勿不可放松。

樟子松树苗立枯病:

此种病害发生在1-2年生幼苗上,也有发生在3年生年夜苗上的,但以一年生的发病率最高。

病害症状跟着苗木发展时日增添而转变,一般默示出以下四种类型:

烂芽型立枯病、猝倒型立枯病、茎叶腐臭型立枯病和根腐型立枯病。

引起幼苗立枯病的病原菌主若是丝核菌、尖孢镰刀菌。一般说来,土湿低温时,丝核菌多、土壤干燥,气温高时,镰刀菌多。幼苗被害后,经几小时就发病,因而传染很快。

出苗后发病时用药防治:

30%苏化911粉,每亩用药量0.75公斤 作药土,撒在苗床面上,或每亩用30%苏化911乳油720毫升加水250 -500公斤 ,或新吉尔灭1:5000倍也行。每次施药10-30分钟后,喷清水一次,洗失踪叶上药液,免去药害。

  • 评论
  • 评论
以下网友言论不代表佰佰安全网观点 发表
为更好的为公众说明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本站引用了部分来源于网络的图片插图,无任何商业性目的。适用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之规定。如果权利人认为受到影响,请与我方联系,我方核实后立即删除。

相关阅读